隋唐之间有过哪些政权?为什么都失败了?

水田七


隋朝末年,中央王朝政局混乱,民间纷纷起义,话本中称之为“十八路反王”。但最后却是李渊夺取了天下,其他势力均以战败或投降李唐而告终。根据史料记载,建立政权的有以下英雄豪杰:

李密建立的魏国、窦建德建立的大夏国、王世充建立的大郑国、辅公祏建立的宋国、刘黑闼建立的汉东国、李子通建立的吴国、梁师都建立的梁国、刘武周建立的定杨国、宇文化及建立的大许国、薛举建立的秦国、萧铣建立的梁国、李轨建立的大凉国等等。

还有一些建立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由于史料过少,在此不予提及。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李魏国、大夏国。大唐作为正统王朝,在此也不多予着墨。

▲隋末群雄割据图


为何隋唐之间的政权最终会失败

首先要肯定这些起义的功绩。隋末农民起义军经过8年浴血奋战,加速隋朝崩溃的速度,三大起义军消灭了张须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军主力,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杀,李渊攻取长安的局面,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瓦岗军开仓分粮

那么为何这些由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都失败了?

第一是阶级局限性

正是因为这些政权都是由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导致了他们的命运与历史上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都以失败告终。起义军领袖由于阶级和历史局限,不能分析复杂的社会局面,他们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建立政权后往往模糊了斗争方向,战略和战术也跟不上战争形势的变化,最终被李渊有计划有步骤地镇压收降,先后失败。

第二是斗争力量分散,离心离德

隋末三大主要农民武装力量分散在各个战场,没有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反隋力量。虽然在战场上相互支援,但各支队伍却各自心怀鬼胎,离心离德,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很容易被地主阶级武装各个击破。

第三是革命成分不纯,江湖义气影响严重

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先后混入了地主阶级和的隋朝残余势力,他们逐渐影响起义军向封建军队转化。瓦岗军受江湖义气影响最重,翟让忽视了领导权的重要性,拱手将政权让给自私的李密,导致了义军瓦解。

长达13年的内战,中原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众多政权,但都以短命告终,天下被原为隋官的李渊建立的大唐王朝所统一。

▲唐高祖李渊像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侵删请联系本人。


历史迷小段


隋唐之间,当时社会天下大乱有十八路反王逐鹿中原。这时的隋末朝廷乌烟瘴气,就像没有生命的皮球,任意地让人们踢来踢去各方势力争权夺利。隋政权土崩瓦解,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隋朝的大臣李渊起兵反隋,成功地取代了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唐朝。

大业十三年,以瓦岗军为中坚,河北和江淮起义军为两翼,对隋王朝展开了毁灭性的攻击。农民军在河北、河南、山东和江淮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其时,官僚和豪强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拥兵割据,起兵反隋,其中著名的有涿郡罗艺、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金城的薛举、武威的李轨、先在巴陵后迁萧铣、太原李渊等。其中以李渊集团实力最强,影响最大。617年秋,李渊打着尊隋的旗号,从太原起兵进军关中,沿途收编地主官僚武装,队伍迅速壮大到20余众。11月李渊攻克长安控制住了关中地区。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全国。例如,他派李世民攻打薛举,经过反复较量唐军浮杀了薛举子薛仁杲平定了西北地区。同年罗艺降唐。武德二年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刘武周等被李世民帅军征讨,刘武周被突厥所杀。窦建德,王世充结盟抗唐被迫失败,其余等反王也一一被消灭。这些政权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当时的社会大众对于统一的渴求。第二, 唐朝其自身的实力更为强大。第三,这些政权过于急功近利。第四,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

总之,这些政权的之所以统治失败,还是因为他的统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他们也不具备统治好国家的能力,只是建立了一种割据政权势力,面对强大的唐朝政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夜色主义绘画


隋唐政权交替之际,内战长达13年之久。

《说唐全传》的18路反王是指:

瓦岗程咬金称混世魔王,相州高谈圣称白御风王,苏州沈法兴村上梁王,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济宁王薄称知世王,济南唐壁称济南王,胡广雷大鹏称楚王,江陵萧铣称大梁王,河北李子通称寿州王,鲁州徐元朗称净泰王,武林李执称净梁王,楚州高士达村楚越王,明州张称金称齐王,幽州铁木耳称北汉王,夏州高士远村夏明王,沙陀罗于突殿英王,陈州吴可宣称勇南王,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

其中最具实力的政权为:

1:李渊、李世民父子所统帅的唐军

隋朝末年群雄争霸的获胜者是唐朝一方。唐军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所统帅的军队,它最终统一了天下。要论隋末劲旅,唐军绝对是首屈一指,它的统帅李世民更是名满天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就率领唐军南征北战,他曾率军西征薛举,后又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等势力,为唐朝的最终统一点奠定了基础。其中玄甲军尤为善战。

2:宇文化及的骁果军

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是隋朝军队中的精锐,它们曾参与了对突厥和高句丽的战役,立功无数。史万岁、麦铁杖等名将就曾是骁果军的统帅。这支军队曾经一度攻进了高句丽的都城,险些致使其灭亡。骁果军是隋军的主力,江都之变后,骁果军为宇文化及所掌握。

3:窦建德的河北军

在窦建德经略河北的时候,河北兵马曾经一度击败了突厥的入侵。因为河北兵马战无不胜,李世民遂将其列为了主要歼灭的对象。虎牢关战役后,窦建德为唐军俘虏。后来,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又在河北起兵,唐军再次兵马河北。经过三次平叛,河北最终为唐朝兼并。

4:江淮王世充

王世充的中心在中原,但是他依靠的主力却不是洛阳兵马,而是江淮兵马,这是因为他曾经在江都效力。瓦岗起义的时候,隋炀帝绞尽脑汁,当时还任江都统帅的王世充主动请缨,才有了以后他进讨瓦岗的事情。

5:瓦岗李密

李密的瓦岗军纯粹是农民起义军,它原是有由翟让率领,翟让遇害后,李密则成为了瓦岗实际上的统帅。瓦岗军曾多年与王世充对峙,并丝毫不落下风。因为其实力雄厚,地盘富庶,李渊也不得不与其结盟。

其他:

张善安:的地方军阀则是追求自保,割据南昌。典型的反复无常,降唐反唐,李渊将张善安斩首示众

朱粲: 自称迦楼罗王,为人非常残暴,他攻打下来的城市,多是抢劫一空,连人都不放过,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武德四年(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杀于洛阳。被斩时,围观的百姓争相用瓦石投击他的尸身。

刘武周:大业十三年三月反叛,马邑称帝的。称帝比李渊早,依附突厥部落,受封为定杨可汗,武德三年(620年),为秦王李世民所败,弃城北逃突厥,为突厥所杀。

另有:刘黑闼(刘黑闼本是窦建德的一大将,窦建德死后,他率领河北军残部继续征战)

辅公拓(辅公本是杜伏威的军师,杜伏威死后,辅公率领残部继续起义造反)

杜伏威,高开道,罗艺,萧铣,高士达,李子通

左才相(左才相本是李子通的军师,李子通死后,他继续领兵起义)

孙祖安,张金称,王须拔,孟海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