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重慶南岸區龍門浩,浮出水面的千年石龜——烏龜石

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的重慶,近年網紅們冠之以它8D魔幻城市之名,從而引發追逐重慶的旅遊熱潮。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重慶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為了疫情後期網紅的亮點:一是“鷹飛之城”的重慶新名片,另一個則是”水落石出”的重慶水生生態景觀。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為什麼是”鷹飛之城”?有些疑慮,但是說一件事情大家可能就會明白。2020年5月4日這一天,重慶觀鳥會觀測、記錄到了猛禽過境重慶天空的盛況:10000多隻、20多個品種的猛禽從重慶天空呼啦啦越過,包括黑冠鵑隼、鳳頭蜂鷹、鶚等猛禽種類。這在全球,重慶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城市中具有猛禽遷徙通道的城市,”鷹飛之城”名副其實。為什麼會有如此龐大的猛禽飛躍重慶上空呢?這就與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山水超級城市重慶

重慶擁有川東平行嶺谷的特殊地貌結構。7條基本平行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嶺,被稱為川東平行嶺谷,它長度達到上百公里,寬約1-3公里,為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南半島越冬途徑重慶飛往新疆、內蒙、東北產卵、孵化的猛禽,提供了良好的空中廊道。這是重慶獨具特色的一份自然遺產。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重慶長江朝天門大橋


然而,在重慶的自然遺產中,不僅僅有猛禽過境這樣驚世駭俗的空中廊道,我們身邊還有潛伏在長江水下的水生生物通道。這些由長江、嘉陵江經幾千年沖刷演化所形成的潭、灘、坨、浩、磧、壩、洲、島,以其獨具江城水生生態群落的水文地質風貌,豐富著重慶多姿多彩的生態系統和人文景觀。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重慶江城風景

這些獨具特色的水文地貌結構,一方面涵養了極其重要的水生生物生境,是長江重慶段豐富多樣的魚類、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還是重慶具有審美價值和意義的水生人文景觀。重慶南岸的龍門浩就是位於長江朝天門江段的一處著名水景。它因為被橫亙江中的大石“磧”與主幹流隔開,從而成為內浩,枯水時節尤為突出。由此,形成的“龍門皓月”,是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龍門皓月的千年石龜,因為長江枯水而露出崢嶸

重慶的許多老地名無一不是與這樣的生境密切相關。例如,龍門浩、竅角沱、樑坨、溉瀾溪、廣陽壩等等,均來源於祖先對長江重慶段水域地貌特徵的認知,這是重慶生境、人文審美的重要特點。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眺望“龍門皓月”,因浩而美麗

長江、嘉陵江猶如玉帶環繞重慶主城,不僅給這座城市帶來視覺上的審美享受,還由於水流衝擊,在長江、嘉陵江岸線上,形成了沖刷岸與淤積岸交替出現的河岸生境形態。衝擊岸為基岩型河床,如浩、沱、磧等水文地貌單元;而淤積岸是指洲、灘型河床,包括灘(河漫灘)、洲(沙洲、江心島)、支流河口等水文地貌狀況。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彈子石的河床生境

重慶叫“沱”的地方較多。坨僅僅是山城眾多山地水文地貌結構的一種類型。潭、灘、坨、浩(內浩、外浩)、磧(明磧、暗磧)、壩、洲、島……,就是重慶山城江河獨特的水文地貌結構群。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黃昏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竅角沱生境

“沱”是漂流性卵魚類的產卵場,產漂流性卵的魚類通常選擇容易形成泡漩水的場所(即“沱”)來營造產卵場;而“河漫灘”是產漂流性卵魚類的魚仔的育幼、成長場所,孵化後魚仔順水流進入漫水灘窪來成長。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的生境

一般來說,浩內水生植物較多,可為魚類提供良好的棲息與覓食空間;磧、樑上,經常生長各種硅藻和絲狀綠藻,石隙間常有蝦、蟹、螺棲息,生長著一些淡水殼菜,成為魚類良好的索餌場所。像卵石、圓石、漂礫、石縫、石洞、石槽、壺穴等這些河岸小微生境結構,不僅是水生動植物的樂園,也給重慶這座山城增添了水的靈動,使其更加富有生機。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河道中固定船舶的鐵索


長江、嘉陵江在給重慶帶來水景視覺審美、豐富生態系統單元和生物多樣性群落的同時,也為流域通航、水運交通提供了便捷。2020年由於重慶受到春旱以及冬春季節上游來水減少的影響,長江重慶段出現枯水狀態,水域、河床大面積裸露出來,河道變淺,航道變窄。如長江朝天門水域,河床裸露,暗礁屹立,影響了船舶的航運。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彈子石生境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竅角沱生境

長江,見證了重慶的發展歷史,也見證著重慶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長江沿岸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對長江水域、水環境、水生態系統造成了壓力和破壞。由於水域面積減少、河道變窄,通航能力受到制約,一些地方和部門功利性的往河道深處疏浚、挖掘、淘沙、炸石,以拓展通航條件。由此造成底棲動植物和水域生境的破壞,進一步降低了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裸露的潭、灘、坨、浩、磧、壩、洲,島等多元化的水文地貌結構,離開了水域的滋養,水生動植物受到威脅,其生態功能也在降低和退化。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竅角沱生境

我們在欣賞“水落石出”的美景和享受通航運輸便利的時候,是否也要關照與此緊密相連的水生生物安全?詩意的生活,不僅僅是我們的追求,也要給水生生靈、江河生境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竅角沱生境

長江、嘉陵江不僅孕育了重慶的水環境生態系統,還孕育了巴渝文化、山水文化、碼頭文化等人文情懷。正如清人張九鎰所歌的那樣,“石扇劃地軸,一澗流淙淙。誰將青玉鏡,掛在蒼鱗龍。俯看波上下,波靜影相從。舉頭問清影,銀蟾隔幾重。”長江、嘉陵江為山城重慶增添了靈性和優雅,舒展了這座城市的美學疆界。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生境

重慶的發展與水域功能密切相關,長江的健康和豐沛關係著我們的未來。瘦弱的江河湖泊不是我們的必選,它不能支撐一個民族的興盛和未來。儘管它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美景和神秘珍稀的水下生物廊道,滿足了我們視覺享受和心理獵奇。但是,長江的健康和健壯才是我們的首選,必選。在水落石出的今天,我們一起聚焦長江的明天。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生境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生境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樑坨人文景觀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竅角沱夜景


生境美學,在“水落石出”後的講述

長江朝天門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