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兩個範圍的爭論

漢森在《發現的模式》中舉了這樣的例子,即,兩個人觀察的是同一個事物,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漢森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看是一件‘滲透著理論’的事情。X的先前知識形成對X的觀察。表達我們知道什麼所使用的語言或符號也影響著觀察,沒有這些語言和符號也就沒有我們能認作知識的東西。”①同漢森不同的是,漢森觀察的是主體,而我觀察的則是客體。因此,我認為,這一現象,恰恰是由於觀察具有範圍性的緣故。

由於觀察具有一定的範圍性,和客觀事物的整體性,於是就會出現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的情形。雖然,雙方觀察的是同一個事物,但是,雙方觀察的卻是這同一個事物的不同的部分,因此得出的結論也不同。由此產生的爭論,稱為兩個範圍的爭論。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我們看到的只是盾牌正面

有兩個範圍的爭論,哪一定有一個範圍的爭論?

是的,除了兩個範圍的爭論外,還有一個範圍的爭論,也叫做同一範圍的爭論。傳統觀念所理解的爭論,就是同一範圍的爭論。其實,所謂的同一範圍的爭論,爭論的雙方觀察的只是同一個事物的同一個部分也就是同一範圍的東西而已。在同一範圍,甲乙雙方 爭論的結果,要麼甲的結論是正確的,要麼乙的結論是正確的,傳統意義上的爭論,正確的結論只有一個。而在兩個範圍的爭論中,其結果往往是,甲的結論是對的,乙的結論也是對的,兩個結論並存。

兩個結論並存,是兩個範圍爭論的特徵。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這是現代的盾牌,我們只能看到盾牌的內面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說是古時候,有兩位將軍去買盾牌。到了工匠那裡,工匠拿出一面盾牌往中間一站讓他們看,兩人看了一陣子,將軍甲開口道,“這面金盾牌不錯啊?”

“怎麼是金的?”將軍乙反駁道,“明明是銀的!”

“是金的!”將軍甲說。

“是銀的!”將軍乙說。

就這樣,一個說金,一個說銀,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就在這時,工匠把盾牌翻轉了過來。

“原來那一面是銀的。”將軍甲說。

“原來那一面是金的。”將軍乙說。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五)

我們只能看到盾牌的正面,卻無法看到其裡面,這就觀察的範圍性

盾牌有正面和反面,如果將軍甲看到的是正面,那麼將軍乙看到的就是反面。雖然,甲乙兩將軍觀察的是同一面盾牌,但是,甲乙兩將軍觀察的卻是這同一面盾牌的不同的面。當將軍甲說“這面盾牌是金的”時候,他之所以堅持這樣說,是因為他看不到將軍乙觀察的那一面,也就是反面。同樣,當將軍乙說“這面盾牌是銀的”時候,他之所以堅持這樣說,是因為他看不到將軍甲觀察的那一面,也就是正面。這就是觀察的範圍性。

我們看到,甲乙兩將軍觀察是同一面盾牌,但是卻得出不同的結論,其原因正是由於觀察的範圍性。如果觀察不受範圍制約的話,也就不會發生爭論了。

甲乙兩將軍關於盾牌的爭論,是不是偶然現象呢?

盾牌比較直觀,那麼,人們在觀察比較抽象的事物時,也會出現兩個範圍的爭論嗎?

會的!

參考文獻

① N·R 漢森著 邢新力 周沛譯 《發現的模式》22頁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8

(未完待續〕

下一章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