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正在逐渐消失的“架子车”,种地好帮手,百公里油耗一个馍。

大家好,我是宝莲灯泡。

以前的农村,10来岁的我没有“驾照”,也不懂什么是“无证驾驶”,但我却能熟练操控家里的“架子车”,拐弯,倒车,“卸货”等动作一气呵成,颇有“老司机”的风范,我开着“架子车”没少帮父母干活,虽然那年我还很瘦弱,但因为贪玩被父母打了一顿,我才知道自己干农活原来那么有劲。

虽然干活时我只是负责扶车把和操控方向,但好歹也算技术活,因为我肩负着时刻提醒往架子车上装东西的父母,是车头重还是车屁股重,好让父母调整装“货”时的位置,因为车头重我拉车的时候就多费力气,车屁股重拐弯的时候容易把我“悬空”,这些都是经过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谈,尽管车子不烧油,但是却常常把我累够呛,每次干完活都比平时多吃半拉馍。

农村正在逐渐消失的“架子车”,种地好帮手,百公里油耗一个馍。


80.90年代的时候,架子车几乎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必备品,因为实用,所以被农民朋友广泛使用。

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两个轱辘之间连着一根擀面杖粗细的铁轴,上面承载着一个木板,还有两个长长的车把,两个车把之间的位置再栓一个“攀绳”,“攀绳”的作用就是挎在肩膀上,用来给架子车增加“动力”,易操控,好装卸,卸东西时车把用力往上一抬即可,当时运输农用物资都靠它。

它能装几十袋麦子,就是把架子车压的咯吱乱响也没事,更能装个两三米高的玉米秸,大豆杆,用绳子前后一固定,稳稳当当的送到家门口,它还拉着化肥在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轮印,当然,也有男主人拉着它去窑厂运砖头,给家里挣上一把毛票,还有的甚至陪伴主人征战百十公里以外,还有干完活回家,让自己媳妇孩子坐上面,幸福的回家做饭,架子车在农村家庭还真是功不可没

农村正在逐渐消失的“架子车”,种地好帮手,百公里油耗一个馍。


架子车可拉可推,结实耐用,唯一的小缺点就是容易“掉轮子”,但也好修理,把架子车稍微抬高一点,把两个轮子之间的轴用脚一蹬,对准架子车下面的卡槽就行,目前来说,架子车是我碰见最容易修理的“车”,比自行车掉链子还容易修。

当然了,它还肩负着陪孩子玩耍,当时我们没有玩具,就比赛推架子车轮玩,常能看见几个小孩鬼鬼祟祟的趁大人不注意,一个抬架子,一个钻到架子车下面把车轮子推出来,各家小孩相互帮忙,直到人手一个轮子再带着自己家的狗子去愉快的玩耍,而且轮子质量很好,一般玩不坏。

曾经我还把家里的架子车直接推池塘里当船用,玩水累了就爬到上面休息一下,不过这种方法被父母发现就惨了,就是父母没发现,几个小伙伴把它从池塘里弄上岸也会费不少力气,弄上岸还要把架子车在太阳下晒干才行,掩盖架子车下水的证据,这样只要自己心不虚,再表现的自然一点,父母一般不会发现。

农村正在逐渐消失的“架子车”,种地好帮手,百公里油耗一个馍。


时间白驹过隙,许多东西也只能存在记忆里了,架子车也一样。

农用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的出现,慢慢的就替代了架子车的地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烧油的比架子车省时省力,架子车逐渐就在农户家消失了,就是偶尔能见到一辆,也是在家里某个角落安静的躺着,所以架子车的淘汰不时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它曾经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只能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它: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农村正在逐渐消失的“架子车”,种地好帮手,百公里油耗一个馍。


关注我,为农村生活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