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之“名”

名校长之“名”

9月25日,我有幸以“种子校长”的角色,参加“教育部 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活动。上午,聆听了专家团队中4位校长的专题报告;下午,又以“校长沙龙”的方式近距离地感受了8名“荆楚名校长”的风采。


名在实力的积淀。武汉光谷十二小校长李伶从襄阳走进省城,辩论、演讲、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优秀校长的角逐中胜出,这就是实力的光芒。其关于学校文化的三个追问,充满思想的深度、哲学的价值,从学校会议的“简洁说事”“每月报告”“半月谈”到“怀英树下的德育课程”,从“发动教师为学校写故事”到“六个年级的项目式学习”都充分体现了办学的智慧和品质。


名在情怀的深厚。这次送培进校的名校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校长履历丰富,时间长达10多年、20年。黄石八中的郭茂荣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20年,今天已是59岁的老校长了。其言语幽默,精神不亚于年轻人。他分享的一些教育故事,充满了温度,也充满了智慧。李伶校长从“襄派教育家”转战省城武汉创业,其初衷竟是“不想闲着没事做”,教育情怀何其动人!南漳县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只要没有公务外出,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到校,他的心中始终装着教师、学生和学校。襄阳市荆州街小学校长吴平,完全陶醉于其超强的教师团队的幸福中,对教师的成长故事津津乐道。


名在襟怀的坦荡。“人与人原本没有矛盾”,郭茂荣校长说,校长要做一个“能听话”的人,尤其是听得见批评,甚至能“挨骂”。这种襟怀,反映的正是一名校长的格局。吴平校长用“得偿所愿”来营造教师团队的幸福。


名在理念的独特。郭茂荣校长用20年的深耕教育,悟出教育的天道、地道和人道。其对教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心得,提出课堂教学要有合理的舍得观,教师要研究“不教什么”,考什么没有规律,不考什么一定有规律。吴平校长提出教师要用德行赢得尊重,用专业赢得尊重的观念令我深有共鸣,其构建见贤思齐的师德文化、抱团发展的团队文化、认真较真的教研文化值得我们深思。李伶校长用“时时回应,时时表达,时时延伸”的互济,实践其“适尔”教育理念。


名在研究的执著。

黄冈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王性宇,一场关于“微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的报告,让我们看到最有价值的研究在教学一线,在课堂。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过程即学习,成长即成果,他们把微课题做到实处、细处、深处,以专业和执著,提升教师素养和学校形象。


名至实归,见贤思齐。虽然我们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只有只言片语的交流,但什么是教育家办学,什么是卓越校长的管理智慧,名校长的共有的“气息”越来越可感:他们心怀教育理想,从不言弃;他们坚守教育立场,从不动摇;他们不断开拓创新,从不固守。


“校长是人,是个大写的人。”市教育局副局长熊运军深有感触。他勉励校长们,一个好的校长,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用正确的思想引领教师;一个好的校长,要有强烈的教育情怀,用坚守和担当为干部教师树立榜样;一个好的校长,要充满人文关怀,用放大镜照出老师们的优点。好校长的标高,值得我们去追寻。


我们应该向名校长学什么,省教育干训中心的刘主任用了三个字作了精辟概述:技、艺、道。是的,技巧可以模仿借鉴,艺术则需要时间,而教育之道、管理之道,则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工作历练、守正创新、实践反思的漫长过程。当前,松滋市实验小学这所传统名校,正在高举“新教育”的旗帜,以打磨特色文化、锻造名优团队、优化育人机制、建构经典课程、拓展品牌活动为重点,让老名校在新时代讲出新故事,新品味。


追求名优和卓越,我们正行走在路上。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来源:乐乡树人公众号,作者授权分享,版权归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