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坠落的和平鸽: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始末

1993年,紧张的巴以关系出现了转机。9月13日,在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斡旋下,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不仅签订了和平协议,还在白宫前的草坪上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折翼坠落的和平鸽: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始末

拉宾与阿拉法特历史性的握手

然而,仅过了两年,拉宾遇刺。他躲过了宿敌巴勒斯坦人的暗杀,却没有躲过自家人暗算,一只和平鸽就此折翼坠落。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和解的倡导者

1922年3月1日,拉宾在耶路撒冷降生。二战期间,拉宾加入左翼犹太武装,开始了长达27年的戎马生涯。他骁勇善战,28岁便出任总参作战部部长。1964年,他出任总参谋长,成为以军最高长官。

1965年6月5日,以拉宾为总指挥的以军倾巢而出,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在短短六天中,以军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进抵苏伊士运河;同时攻占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夺取了相当于本土四倍的他国领土;还完全摧毁了埃及等国的空军,夺取了中东地区的制空权。在这场被称为“六日战争”的军事行动中,拉宾获得了极高的威望,成为了以色列下任最高领袖的不二人选。

折翼坠落的和平鸽: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始末

军旅时代的伊扎克·拉宾

1968年2月,拉宾结束军旅生涯,就任以色列驻美大使。在五年任期内,拉宾加强了以美关系,并为以色列争取到了大量美式武器和贷款,使得以色列的军备在中东首屈一指。

1974年6月,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果尔达·梅厄引咎辞职,拉宾出任以色列总理,但未满三年,又于1977年4月被迫辞职。

1988年,在以色列支持参与下,黎巴嫩右翼势力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两千多名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在贝鲁特难民营惨遭杀害。如此惨案,连犹太人也看不下去,以色列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拉宾深切地感到:以巴双方都要生存,对抗只能导致无休止的杀戮,和平才是唯一的选择。从此,他开始为以巴和平努力奔走。

1992年,拉宾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并以实现中东和平为己任,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和平与安全”问题将是新政府的当务之急。他的和平倡议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响应。之后,以色列加快了与阿拉伯世界和解的步伐。

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署最后协议,巴勒斯坦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的共同努力下,中东和平结出累累硕果,因此,他们三人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折翼坠落的和平鸽: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始末

拉宾等三人获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与此同时,危机也悄然降临。

坠落的和平鸽

就在中东和平不断取得进展之际,犹太右翼极端分子却接连展开恐怖活动。特别是在以巴双方于1995年9月28日,签署了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第二阶段协议后,以色列极右势力和宗教极端分子反对以巴协议的活动骤然增加,且矛头直指拉宾政府。

1995年11月4日晚,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热闹非凡,街上灯火通明,人潮如流。这天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可许多以色列人没有待在家里,他们有的手握小旗,有的举着“要和平,不要暴力”的标语,有的举着拉宾的画像,从大街小巷涌往市政府前的“国王广场”,准备去参加由工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组织的群众和平集会。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和平集会,备受尊敬的总理拉宾也将出席集会并讲话。

当拉宾的车队到达“国王广场”时,广场上的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在保镖和护卫的陪同下,拉宾从停车场走向大会的主席台。主持人宣布:“女士们,先生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以色列同胞们,我们现在请尊敬的拉宾总理讲话。”

拉宾的演讲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演讲完毕,拉宾与其他政府官员一起手拉手,与广场上十多万群众齐声高唱《和平之歌》,一些以色列著名演员也主动登台助兴。在歌声的鼓动下,群众的情绪达到高潮,犹太人的和平浪潮在“国王广场”上激荡。

然而,正当当拉宾走下主席台,在保镖随从的护卫下走近他的轿车,正准备上车时,一支杀伤力极强的意大利制九毫米左轮手枪对准拉宾连开了三枪,拉宾一头向前扑倒在地。

就这样,在11月4日的大型和平群众集会上,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的枪击,最终因抢救无效而逝世。

折翼坠落的和平鸽: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始末

前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

这位后半生都为中东和平事业奔走的和平使者,没有死在和阿拉伯人鏖战的疆场上,也没有死于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中,却不幸地倒在了同胞的枪口之下,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

拉宾死后,由于缺乏对话窗口,巴以关系再度恶化。直到现在,巴以和平之路依旧是困难重重。阿米尔那三颗子弹所扼杀的绝不仅仅是拉宾,还包括整个中东数亿人民的安全保障,以及和平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