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朋友家有個孩子從小就是一個小話嘮,特別愛說話,在幼兒園裡遇到意見新奇的事情可以抓著自己的爸爸媽媽講好久的話,長大以後孩子在語文上展現了一個特殊的天賦——寫作文特別快。在孩子做看圖說話的時候,他的文章就可以寫同齡人兩倍的字數,但是到了孩子上了六年級的時候,孩子的老師就找到家長說:“這孩子能寫,但是寫的東西沒有條理,不清晰,瞎寫,家長要是有空回去多給孩子買點作文選,學學別的孩子怎麼寫的作文。”

朋友回家看了看自己孩子的作文試卷,一張八開的紙,孩子寫得滿滿當當,但是老師只批了一個剛好合格的成績。孩子很挫敗,覺得自己寫得很多,為什麼老師只給自己這麼一點分。我朋友說:“我家洋洋寫的一堆都是啥,一堆廢話,沒有重點,光是描述作文題寫了一大半,他老師說,孩子破題就寫了五百字,別人一句話就可以搞定的事他得寫上大半篇,作文就要求600字,他寫了快1000字,太囉嗦了。”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像洋洋一樣,抓不住重點,在做作文的時候重點是破題以後的內容,但是洋洋被這個破題的過程吸引走的注意力,那麼這時候孩子的關注點就都在破題上,而非正文,這種現象是一種注意掩蔽。

什麼是注意掩蔽

掩蔽效應是指由於出現多個同一類別(如聲音、圖像)的刺激,導致被試不能完整接受全部刺激的信息。孩子在作文上的“走偏”事實上是孩子注意力被題目帶著走的一種表現。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要先破題,再寫正文,很明顯,正文應該佔據較長的篇幅,但是孩子把破題的篇幅拉大了,這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全部集中在了破題上,等到自己後來發現自己應該著重於正文了,才開始寫正文。

對於洋洋來說,“破題”掩蔽了“正文”,只是老師說洋洋的作文“囉嗦”的原因。孩子抓不住重點,容易偏離作文題目的原意,把一個500字的作文寫成了1000字。如果洋洋抓住了重點,那麼孩子在作文上把破題縮減,就不會有“囉嗦”的作文了。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抓不住重點的孩子很難形成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洋洋被題目吸引了注意力,那麼這時候他在思考作文的時候就形成不了有邏輯的思維結構。在一個有邏輯的學生眼裡,作文應該有重點,幾個部分寫什麼寫多少自己的內心應該有數。

很多孩子和洋洋一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只有思維內容,沒有把它們組織在一起的思維方式。而孩子的大腦內的容量是有限的,當洋洋在全身心都被題目吸引走注意力的時候,他的腦子全是破題的內容,所以等到孩子發現自己還得寫正文的時候,再次思考出來的思維內容通常又和上一段脫節,所以沒有邏輯思維的孩子寫出來的經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沒有邏輯的作文,老師看不懂,有時候孩子自己也看不懂。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這也是我們要形成思維邏輯的一個原因,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在處理信息的時候我們要先想好思維形式,再想思維內容,這樣子我們處理起問題來才能更有效率,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越早學會有邏輯地思考問題,對孩子的學習有好處。

邏輯思維讓孩子的表達更高效

俄國政治家普列漢諾夫說:“藝術家用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政治家則藉助邏輯的推論來證明自己的思想。”

邏輯思維一般有經驗型與理論型兩種類型。

前者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基礎上,以實際經驗為依據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如工人、農民運用生產經驗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多屬於這種類型。

後者是以理論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進行判斷和推理。科學家和理論工作者的思維多屬於這種類型。經驗型的思維由於常常侷限於狹隘的經驗,因而其抽象水平較低。

我們要鍛鍊孩子形成理論性的邏輯思維,這種思維讓人能更多地應用自己的思維,在生活中,一個工人只會用自己的雙手去搬磚,但是一個科學家可以設計出這種各樣的搬磚機器,這就是不同思維方式做出的不同的工作結果。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邏輯思維的培養方式

  • 掌握思維結構

思維結構各種各樣,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思維結構學習。例如洋洋的家長,可以在孩子寫作文的時候找出適合他寫作文的思維結構,一般來講,小學的作文要求比較簡單,我們可以用樹狀圖讓孩子對作文有一個初步的思維結構,樹狀圖的結構在洋洋小學的時候可能只是一條線:題目——解題(破題)——正文——觀點——結論——結尾,但是當孩子學會了這種思維結構,到孩子上了中學,他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學會更復雜一點的結構::題目——解題(破題)——正文——觀點一+結論一;觀點二+結論二……觀點N+結論N——結尾。

有了結構那麼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邏輯不清晰,十分用心地寫了很多,但是都是無用功,沒有邏輯的思維產物會讓批改作文的老師覺得你都在寫廢話。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 有序思考

有序思考貫穿了整個思維訓練的過程。如果孩子在一開始沒有辦法做到前兩點,那麼家長字最後要引導孩子“有順序”地寫結構,“有順序”地表達,結尾的時候再自己檢查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有序的,自己的邏輯是不是通順的。

  • 有序表達

當思維結構已經在你的腦內成型,那麼我們就需要按著已有的思維結構有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已經在腦內有了一個結構,那麼當然要按照這個結構來寫作文,思維結構是有序表達的基礎,在孩子寫好結構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順著自己的結構往下思考,特別是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能先寫結尾再寫觀點和結論,又或者把觀點一和結論二搭配在一起寫,如果做不到有序表達,那麼思維結構就是無用的。

娃說話囉嗦沒重點?多半缺乏邏輯思維,3招教你帶娃走出表達誤區

結語:

美國生物化學家穆爾說:“所謂科學,包括邏輯和數學在內,都是有關時代的函數,所有科學連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統統都是如此。”邏輯在生活中不起眼但是很重要,家長們沒喲邏輯就沒辦法工作,孩子們沒有邏輯學習起來會很痛苦。在表達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不妨試試邏輯思維,讓自己的語言更有序,自己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