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那該注意了!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夫妻情侶之間的分歧、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沒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因為不瞭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理解和回應。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樣的「好奇心」,人們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別人應該怎樣,或者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界定別人「應該」有的想法和處理方式。

如果你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那該注意了!

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你可以收穫更多:

多一分理解,少一點矛盾。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隨時引發矛盾的導火線。為什麼老闆要求這麼嚴格?為什麼媽媽那麼囉唆?為什麼他會拒絕我的好心?如果你接下來的推理不再以自己為中心,你會發現原來別人有難言之隱,有良苦用心……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如果你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那該注意了!

多一份博大,少一些怒氣。也許你還會為一件事情而耿耿於懷,甚至大動肝火,但是因為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你將會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細心,更加寬容,更加和善,你也會因此而更加心平氣和。一腔怒氣消散了,而同時你的人格也得到了昇華。

如果你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那該注意了!

多一點信賴,少一點盲目。為別人著想給對方帶來的是方便、利益和愉悅,別人自然會把你當做自己人來看待,無形之中就會信任你。而對你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困惑、惱怒…都會因此消除。

如果你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那該注意了!

必要的時候把別人當成自己,或把自己當成別人。將心比心,進行一番換位思考後,你的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從而在真誠和寬容下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生活在集體中,應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多給別人一些理解與關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