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忘卻的正義之戰

  作者:曾慶江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剛剛播放完畢,紀錄片《英雄兒女》近日又在央視重磅推出。10月23日起全國公映的影片《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了這群“最可愛的人”的故事。此外,抗美援朝題材影片《英雄連》也將上映。這意味著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已經吹響集結號。

  此前,多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提醒珍視和平的人們永遠不要忘卻這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紀錄片:

  還原真實歷史圖景

  紀錄片因為關注親歷者的故事、著力對史料的深度挖掘而備受人們關注。1951年12月,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徐肖冰擔任編導、艾青執筆解說詞的紀錄片《朝鮮戰爭》在全國幾百個電影院同時放映。這是國內關於抗美援朝戰爭最早的影像資料,具有獨特的地位。

  20世紀90年代,電視紀實欄目得到快速發展,不少地方媒體以“紀實”“揭密”“記憶”“檔案”等解讀方式進行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創作。更多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紀錄片則出現在21世紀。這個時期也是國產紀錄片得到快速發展的時期。2014年,央視先後推出《偉大的朝鮮戰爭》《鐵在燒》等系列電視紀錄片,將人們重新拉回數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前者通過詳實的歷史文獻、珍貴的歷史畫面,還原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真實場景,講述了戰爭中發生的英雄故事;後者則講述了1951年志願軍第63軍為保障主力部隊完成撤離和重鑄防線,奉命阻擊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的歷史片段。兩者視角不一樣,但同樣讓人覺得蕩氣迴腸。此外,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還包括北京衛視的《英雄》、遼寧衛視的《不朽的豐碑》等。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相關紀錄片接連推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家記憶》欄目推出的20集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因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獲得讚譽。該片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還講述了部分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有點有面,點燃了大眾熱血與愛國激情。

  紀錄片《為了和平》今年10月18日起在央視播出,分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腥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六集,採取史論結合、故事講述的方式,並配以高昂的插曲《英雄進行曲》,深受大眾好評。隨後,央視又推出六集紀錄片《英雄兒女》,著眼於描繪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了當年保家衛國的真實歷史圖景,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最可愛的人”的故事。

  電視劇:

  禮讚熱血英雄

  電視劇以較長篇幅、生動情節而備受大眾喜愛。抗美援朝題材因為題材重大、符合主旋律的要求,再加上許多經典情節已經在諸多電影作品中展現,因此相關題材電視劇的出現必然會受到大眾關注。篇幅長、容量大、注重對歷史細節的考究,是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吸引受眾的重要因素。

  2000年製作完成的30集電視劇《抗美援朝》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古月、孔祥玉等主演,全景式展現中央決策以及戰爭場景。該劇為後續同一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借鑑經驗。

  毛岸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他的事蹟也被搬上熒屏。2010年,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毛岸英》用大量篇幅展現了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的過程。該劇以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立體鮮活的人物形象,讓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和共產黨人的精神,先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金星”特等獎等。

  《彭德懷元帥》屬於人物傳記類作品,抗美援朝是他一生中的重要亮點,在劇中也得到集中展現。該劇注重把握人物真實和歷史真實,先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優秀電視劇大獎等。

  2016年播出的《三八線》以漁村青年從衝動的年輕人成長為愛國戰士這一微觀視角來展現抗美援朝戰爭。該劇不糾結於男女情感戲,而是從親情、愛情、戰友情三路出擊,戳中了人們心底最柔軟的淚點,獲得“飛天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優秀電視劇大獎。

  令人期待的40集連續劇《跨過鴨綠江》目前已經開機,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著力塑造中央領導決策層、志願軍將領、前線志願軍戰士等人物形象,旨在弘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展現中華民族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艱難時期,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重大歷史抉擇。由導演張黎、董哲執導的戰爭史詩劇集《我們的戰爭》目前已製作完畢。近期,國家廣電總局將抗美援朝題材升級為重大題材,再加上恰逢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將更多地呈現在熒屏前。

  電影:

  塑造“最可愛的人”

  和電視紀錄片相比,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內容更加豐富,體現了明顯的持續性發展。

  早在戰爭剛剛結束時,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編導林杉、沙蒙就多次率隊赴朝慰問和考察,並於1956年拍攝完成故事片《上甘嶺》,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已經成為國產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主題曲《我的祖國》至今仍然飄揚在大街小巷中。此後,隨著《英雄兒女》的上映,王成、王芳兄妹的革命精神讓人們深受感動,膾炙人口的主題曲《英雄讚歌》四處傳唱。此外,《奇襲》《烽火列車》《打擊侵略者》等也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抗美援朝題材的代表性影片。

  改革開放以來,國產電影得到較快發展,抗美援朝題材成為業界創作的重要主題,推出《鐵血大動脈》《神龍車隊》等影片。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金剛川》《最可愛的人》等相關影片陸續上映,大眾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可以預見,這幾部電影在引領大眾回憶歷史、獲得較可觀票房的同時,必將再次激發起大眾的愛國熱情。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不同風格的導演共同執導,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人主演。為保證志願軍部隊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時代精神和愛國之情在年輕人身上的投影,對於今天的年輕觀眾來說也是一次心靈震撼。

  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聚焦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如楊根思、邱少雲、黃繼光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戰鬥英雄,通過相應細節再現“最可愛的人”的精神風貌,展現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世代發揚。《英雄連》則以一線戰士的視角來呈現戰場的熱血場景,從而喚起大眾的歷史記憶。

  作為共和國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抗美援朝的故事今後還將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呈現,可能視角不同,人物刻畫也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在提醒國人,這是一場“不容忘卻的正義之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