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如何高效控制管網漏損,節約水資源?

導語:城市的發展和水密不可分,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飲用水的資源。隨著城鎮化率和用水普及率的不斷增加,生活用水量也在逐步增加。

2018年城市人均年生活用水量18年達到179.7升,同比增加0.5%。預計我國還有2.86億城市人口上升空間,每年將新增514億立方米城市用水量。(數據來源:智研諮詢)然而,我國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在供水建設中,漏損造成的水資源浪費屬目前常見問題之一。由於管網老化,管材質量不達標,施工技術陳舊等因素造成管網漏損或破損,導致水量嚴重損失。

如何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是供水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要選擇100個城市開展計量管理試點。指導地方以管網分區計量管理為抓手,用系統思路加強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管控,提高管網精細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提升供水安全的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力通水務推出DMA分區計量,幫助供水企業將城鎮公共供水管網合理劃分,分別將流量、壓力、水質和漏點監測、控制工作及其管理責任分解到各分區,實現供水管網漏損分區量化,從而達到供水的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

深度好文:如何高效控制管網漏損,節約水資源?

力通水務DMA分區計量的產品價值

降低管網漏損率

通過制定合理的DMA分區方案,利用管網GIS系統、流量壓力在線採集系統等基礎數據、使用管網漏損相關算法,計算出主管網與各分支管網的實際漏損情況。再配合巡檢,有效的控制漏損,最終實現管網漏損率的降低

降低產銷差率:利用DMA分區計量平臺,結合其它智慧供水業務應用系統,對供水管網漏損狀態進行優先級分類,同時持續性的解決水務運營中的其它問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使產銷差能夠長期降低到一個合理範圍。

增加水費回收率:通過DMA分區計量平臺,結合在線採集數據的深層次分析、挖掘,分析水司在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漏損(抄表過程中的到訪不遇、拒絕入戶;未註冊用戶等),同時也是

降低漏損和產銷差的必要環節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水的資源有限。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