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歲了,務必給他做個情商培育方案

孩子十歲了,務必給他做個情商培育方案


孩子十歲了,務必給他做個情商培育方案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10歲的孩子總是急躁、煩惱、易怒、多疑、膽怯、遷怒於人等,出現大量不良情緒。在家裡成為“討厭鬼”、眾矢之的。通常情況下連給她開導、教育、談心都沒有用。大約三、四個月前,有時候她會提出讓自己“哭一陣子”、“叫一陣子”、“單獨呆一陣子”放鬆一下。最近個把月,不良情緒加重、頻繁,很難疏導、制止,有時候竟然需要“以暴制暴”予以壓制。經壓制,平靜過後她能聽得進意見、建議,知道自己的錯誤,也能心平氣和地談心談話,也跟家長不記仇,幾分鐘後就能和好如初。看來,孩子的情緒調節機制很好。

毫無疑問,孩子的情緒管理、情商發展出了偏差,需要矯正。可是我和妻子都不懂情商教育。孩子的爺爺奶奶更不懂,爺爺是一味地忍讓;奶奶是急得無計可施,也像孩子一樣發脾氣,也就形成“情緒共振”,這樣一來家裡的情緒氛圍就沉鬱、壓抑、不和諧。怎麼辦呢?

只好抓緊學習,向書本求教。

去年,發現孩子有點拖拖拉拉,有點急躁,買了幾本心理學書籍看。比如《兒童拖延心理學》、《焦慮心理學》、《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等。通過瀏覽閱讀,粗略的學習,懂得了一點點心理學知識。採取了一些讓孩子輕鬆起來、快樂起來的措施。孩子的拖延、急躁、抑鬱心理有很大改善。現在回顧,主要措施有:

一、學習減壓,心理放鬆。一是課外減負。直接減掉了課外英語學習、書法學習兩門課程。保留了孩子自己選擇的美術學習;鋼琴考級停過一段時間的課並請了孩子熟悉、喜歡的家教老師輔導。二是學校課程減負。主要是作為家長不提考分、名次要求;減少查看督促作業的力度;不拿孩子與她的同學作比較。採取兩方面措施,減輕了孩子的學習壓力。

二、多陪孩子,多做溝通。一是多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一起看電影、電視、做遊戲;二是給孩子講故事、讀書;一段時間讀完了《希娜神話故事》、《克雷洛夫寓言》等;還給孩子編講自己童年的趣事系列。三是由孩子選擇景點、遊樂場去旅遊、遊玩;四是鼓勵孩子交朋友。邀請孩子的好朋友到家裡做客。

三、精神鼓勵,物質獎勵。一是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家表揚。孩子愛好美術,作文也寫得不錯,就經常點評點評,鼓勵鼓勵。二是給孩子買學習用品、玩具、服裝等禮物、獎品。

通過上述努力,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了很大改善,積極樂觀的情緒保持了七八個月。但其間,有兩項家庭教育任務沒完成:一是時間管理方法教育;二是習慣養成教育。我分析時間管理、習慣養成的任務未能及時完成,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又一次“超負荷”是孩子近期不良情緒頻繁發作的“誘因”。

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情商,又怎麼教給孩子“情緒管理的方法”呢?這是當務之急!

計劃如下:

一、學習情緒管理、情商培養知識,瞭解兒童情緒管理規律。一個月內完成。主要閱讀書籍有:《情緒管理》、《時間管理》、《決定上限的,是你的情緒處理能力》,另加一本《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因為孩子背誦了數百首唐詩宋詞,需要溶解、消化。

二、找到教育孩子的思維、情緒、方法誤區、不當之處,立即改正。十天左右梳理清楚。

三、在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嘗試新的教育、激勵方法。孩子理解能力比一年前有了較大提升,開始有了“偶像”感,也能接受一些倫理理論教育,要給孩子推薦“偶像”,樹立榜樣,也要用“形象事例+抽象概括”的方法啟迪孩子思考,接受一些社會規則、道德規範,引導其適應社會。

四、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時間管理、習慣養成、情緒管理教育。要結合孩子的身心成長實際,盡家長的能力做好三方面教育,爭取製作幾個孩子感興趣的系列課件,下學期開學前基本完成任務。


孩子十歲了,務必給他做個情商培育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