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逸的天堂~

  • 晚饭之后,是冗长的电视剧,喋喋不休,永远都是无关痛痒的情爱。
最安逸的天堂~

晚十点半,橘色氛围笼罩下的书桌便成了一天中最后的净土。书房是一个美妙的地方,它可以短暂的逃遁熙熙攘攘的尘世,让心灵得以休养生息,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房足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最安逸的天堂~

来看看大家们的书房~

最安逸的天堂~

王国维的书房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最安逸的天堂~

巴金的书房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最安逸的天堂~

蒲松龄的书房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最安逸的天堂~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爱书,爱读书,几乎达到手不释卷、饭茶不思的境界。他的办公室、寝室、饭桌、睡床甚至卫生间,信手拈来都是书。处处显示着书的世界、书的天地和书的魅力

最安逸的天堂~

鲁迅的书房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最安逸的天堂~

齐白石书房兼画室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最安逸的天堂~

书房中的季羡林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最安逸的天堂~

古代文人觉得身入书房,心神俱静,修身养性,就如同斋戒一样。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书斋是文人惟有的精神场所。正如梁启超先生指出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学、做人总要亲自躬身践行,才能有所得。

最安逸的天堂~

《书斋说》讲: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使心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周则可种植化草,自然青葱的样子呈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泼。

最安逸的天堂~

一缕书香压百香

最安逸的天堂~

学习思考、开启智慧、凝神静思、陶冶情操、运筹帷幄的文化殿堂。

最安逸的天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现代书房不一定要很大,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好,昏黄的台灯,满架的书,足以抵抗夜晚的孤独,可以畅读古今中外史,也可能在书中遇到未曾预料的惊喜,或者在书中获得未曾有过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最安逸的天堂~

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给的,而是由内而外对自己的认可,是即使世界只剩一人,也能活的不恐惧不慌忙。

最安逸的天堂~

最安逸的天堂~

和书为伴,拥书入梦,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儿,一只笔,一本书,一杯咖啡,我宁愿将余生的所有时光都浪费在它们身上~

最安逸的天堂~

一间房,满床书,一个爱人,知己两三,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