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決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關乎著事情是否能夠順利解決。
看似很有道理,其實當家長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已經默認了是孩子有錯在先。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會認為父母不相信自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發生什麼事情了?家長這麼問孩子,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事情的經過,是不是有錯在先,家長一聽就可以分辨出來,不會冤枉孩子。即使真的有錯,孩子也會因為有辯解的機會,而甘心認錯。
問一下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在孩子說完事情之後,不要著急去劃分誰對誰錯,而是應該問問孩子:你現在覺得怎麼樣?給孩子一個發洩情緒的出口!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那些能說出口的悲傷,就都不算是悲傷了。同樣的,孩子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把情緒發洩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接下來做什麼都會簡單很多。
研究表明,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有些家長一上來就跟孩子說對錯,孩子稍加反駁或者不按父母說的做,就會被冠以不聽話、不認錯的“罪名”,孩子能不委屈嗎?所以說,要想孩子能夠聽得進去,前提是先讓孩子“任性抱怨”一下。這無關對錯,僅僅只是發洩而已;之後再說事,孩子會“聽話”。
你有什麼想法嗎?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聽聽他的想法!家長不要急於給孩子出謀劃策,宣佈自己的決定,孩子也許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對於任何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也一樣。這個時候,不管他說出來的是荒誕的、無濟於事的、可笑的還是切實可行的,家長都不需要過多評判,讓孩子暢所欲言即可。
如果孩子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適當引導,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一下,儘可能全面地羅列出來。
家長切忌“自以為是”,把自己認為對的、合理的解決方式強加給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這樣孩子可能會有牴觸情緒,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下一次還是會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