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化学与周期判定

中泰化学是周期股,但怎么个周期组成,很难判定,因为它有两个主营品种,都有周期属性:1,PVC和氯碱类;2,粘胶纱线和粘胶纤维。这两个产品各自的周期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所以虽然是周期股,但周期很难判定(说的好像单个产品周期很好判定一样。。。)。

我一直以为中泰化学的主要周期归属是PVC,因为主营收入和利润贡献都是PVC占大头,而且PVC一直是中泰的主力产品,是第一主力。粘胶纱线和粘胶纤维是2015年通过收购浙江富丽达的相关资产才正式加入的(富丽达也因此成为了中泰化学的重要股东),属于第二主力。

但这是个错误的固有印象,实际上粘胶纱线和粘胶纤维这个业务才是决定中泰价值的关键。

因为PVC盈利表现稳定,而粘胶不稳定。PVC虽然经历了周期起伏,但其业绩就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赚少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可观的,不会少到离谱。而粘胶从2018年开始不光营收毛利单边下跌,还可以差到亏损。

所以关于中泰化学,最开始的PVC业务价值保底的逻辑就不成立了,(比如PVC氯碱业务可以值150亿,其他都算白送,那中泰也至少值150亿),不好意思,其他的现在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倒贴,所以中泰的价值不是看你的PVC值多少钱,而是看你到底要倒贴多少钱,剩下的才是你的价值。猪队友决定了中泰的价值。所以,且慢笑话PVC同行鸿达兴业的失败举牌,人家看PVC其实还是很准的,只是人家真的不懂粘胶纤维,就这样栽了,还栽得极其惨烈。

目前国内粘胶纤维产业,存在下游需求不足,产能严重过剩的巨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粘胶短纤产量从2011年的149万吨增长至360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3.4%,而2018年就增长了4.3%。但从下游布和纱的产量来看,近年来增速下滑明显。为严格控制新建粘胶短纤维项目,对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工信部还发布《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和《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从行业格局来看,虽然粘胶纤维近期复苏比较明显,但供需失衡决定了长期依然不乐观,同时,随着国外二次疫情的发展,经济需求不振,PVC的复苏难以为继几乎也成为必然。两个周期的叠加,几乎可以确定相当长时间里依然还是负面的。看上去除了等死和跳车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也不尽然。

周期股有一个胜率极高的买法,在全行业亏损的时候无脑买入行业龙头,然后等待。

只要足够耐心,这几乎是一个必胜的策略,比各种精细的分析更管用。

看上去这像是一个玄学策略,但其实是有明确逻辑的。只要不是永久性没落的行业,周期行业在行业亏损的时候会自然触底,周期行业之所以形成周期,根本原因是行业会自我修复,全行业亏损的根源是供应大大超过了需求,当全行业亏损发生,必然大量产能被迫退出,最终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使行业回归均衡,在这个过程中淘汰产能的过度修正和一系列连锁反应,还会使供需出现一定的逆转,触发景气高位。最终活下来的,必然是真正的龙头,最先复苏的,也必然是真正的龙头。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这个模型都已被证明,只是时间周期甚长,市场的参与者未必都有相关的记忆和足够的认知。对周期股,不要假设市场参与者都很懂,如果真的都很懂,周期股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因为时间拉到足够长,公司这几年赚大钱,那几年亏小钱,最终的盈利总和都是差不多的,即使不同年份贴现算出来的现值之和会有不同,也是小范围的,远没有股价所表现出的那种差距。

中泰化学是PVC的绝对龙头,粘胶纤维也是行业前列的龙头,都属于先进产能。两个领域都是龙头,那么周期复苏和价值回归就是必然的事情(只要不倒闭,不崩盘,其国企背景可以确保这个)周期股的业绩按计算器没用,没人按得准,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现在开始亏损了,那么就是可以买的时候。这是一个大级别正确的选择。

至于什么时候买更好,什么价格买更妙,这是一个小级别的选择,这个其实是市场群体共同决定的,也是没法按计算器的。我们只需要知道,一定会有一部分资金不会等到真正反转就开始买,股价也因此一定会先于基本面翻转。不要过于追求小级别的正确而错失大级别的正确,也是周期股的一个交易策略。当然,前提是你等得起,够坚定,因为完全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买入后套了两年,然后股价硬是等到你割了之后再正式启动(相信大家都体验过类似的经历)

一个有用的结论:要在周期股赚钱,远比你想象中最难的更难,也可以比你想象中最简单的更简单。

这个结论成立的两个前提:首先你还是得有足够的经验,基本的判断力,和长时间持股的信仰。其次,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你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基本的判断力,来对冲长时间持股的信仰可能带来的杀伤力。持股信仰从来都不是来自无脑,而是由经验和判断力加持的理性的信仰。只有这样,长线赢到的才是真正不会在未来亏回去的钱,而不是运气带给你的自信和在未来亏钱的潜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