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作者:八段錦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自己過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調整情緒和親子關係,關注我就對啦~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在2019“歌王衝刺夜”中,劉歡和袁婭維在臺上合唱一曲,妻子和女兒劉熠思在臺下觀看。

比賽之後劉歡接受採訪,說很在意女兒的評價,因為她的音樂領悟力、鑑賞力都很好,比賽前他也特意問過女兒的意見。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女兒小時候喜歡彈琴,但是受不了彈琴的苦,劉歡和妻子都希望女兒童年能快樂一點,所以沒有逼她練琴,現在他已經後悔了,還笑著勸家長們該逼就要逼一下。

這可被推崇嚴厲教育的人給抓住了,大作文章討伐快樂教育。

“快樂”和“教育”這倆詞自打捆綁出道,就被妖魔化成“放手不管”,其實它的本意更接近於,調動孩子自身的內驅力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潛能和實現自我。

劉歡說後悔,不過是家裡有礦的學霸家長隨口撒個嬌罷了,他女兒畢業於鼎鼎大名的紐大導演系,酷得很,音樂也還喜歡著。

那麼年輕又有資源,人生還有無限可能,就算現在改做音樂可能也比那些一直被逼著練琴的強,吃瓜的就別太認真了。

當初逼了,沒準現在就不喜歡早放棄了呢。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小孩走一段彎路後迴歸真正喜歡的軌道時的爆發力,是那些只重短期利益的人看不到的。

曾經有個網友說,小時候被逼著練琴,練不好就打,導致她考級過了以後這輩子都不想摸琴。

而且更重要的是,看劉歡一家視頻對話互相調侃那個勁兒就能感覺出來,逼來逼去的家庭絕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輕鬆和親密,這才是千金不換吧。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說到底,問題還是父母在孩子成長各階段能不能放手、怎麼放手的問題。


上次的文章“孩子並不比你傻:有效培養自驅動孩子,父母能做的7件事 ”中提到過,不能孩子還沒準備好,你突然大撒把;也不能等孩子翅膀都長好了,你還死死薅住不放。

《自驅型成長》的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位做了20年家長教育工作的專家的建議。

父母最好從學齡前就給孩子提供日曆,記錄他們生活中所有重要事件,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時間是怎麼流逝的,也能讓他們瞭解以後的日子將怎麼度過。

孩子為自己記錄下重要的內容,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控制感

今天八段錦就來講講每個階段父母具體怎麼放手,才能更好幫助孩子成長。


  • 幼兒階段:提供備選項

開始給孩子提供備選項。

小孩在公園玩得正開心不想走,但時間已經到了,你用不著吼叫和打罵,給他多一個選擇就好了:

“你是想把現在這個遊戲玩完嗎?我們現在要走了,你還想再多玩5分鐘嗎?”

可以多玩5分鐘,但是這之後孩子如果不遵守諾言,你可以說:“你是想來握住我的手,還是要我帶你走?”

如果孩子不同意,那就把他抱起來,再把他帶到車上,不管他是蹬腿,還是尖叫。

在下一次去公園之前,對他說:“如果離開公園時,能接受我提前5分鐘通知,我還是很願意帶你去公園的。如果離開公園還是搞得很麻煩的話,我會等幾天再帶你去玩。”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 小學階段:多一點選擇

“這事你來定”開始對他們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很多事情你需要和他溝通和商量了。

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包括要參加什麼活動、吃些什麼食物來保持健康,以及怎麼做時間規劃,才能讓他得到充足的睡眠。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 初中階段:幫助孩子找到求學的最好學校

父母這個階段能為孩子做出的最重要決定之一,就是將他們送到哪個學校去讀書。

有個學習障礙的男孩,一直上的是規模小的專門學校,高中他想換一個大點的公立高中,在那他可以認識更多人。

他想證明,他不需要上為學習障礙兒童開設的特殊學校了。

父母很焦慮,怎麼才能幫助男孩瞭解到保持現狀才是最好的呢?

專家建議他們,首先是告訴孩子,最終還是會讓他自己做出決定,而父母會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男孩參與了整個決策的全階段,包括審核備選的兩三所學校,和招生老師討論能得到什麼樣的支持。男孩問的問題,明顯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最終他得出了結論,他還是需要原來學校的學業支持。

高中階段,因為還在熟悉的學校,他越來越自信,順利考上了大學,計劃繼續攻讀研究生。

父母和孩子截然不同的意見,是怎麼達成一致的呢?

就是讓孩子明白,他完全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

如果他被迫留在原學校而不是自己嚮往的學校,他會一直認為自己根本不該在那上學,憎恨父母拖了後腿。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 高中階段:讓孩子學會和你辯論達成自己的目的


“這事聽你的”這句話,對很多高中生的父母來說,真的很難。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會更強調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積極結果,而非潛在風險,專家將這種現象叫作“超理性”

如果他們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完全聽不進去你與他們合作討論的解決方案,那你可以稍微退回到強硬一些的養育模式來加以應對。

“行吧,”你可以這樣說,“不商量?那接下來這段時間,你也別要零花錢了。”

高曉松曾經分享過,在選擇大學時和父母有分歧,父母對他說,如果上他自己想去的浙大,學費就自理;如果上父母想讓他去的清華,供他讀到博士後也沒問題。

父母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能一邊盡情享受額外的供養,一邊想要完全不需要負責的自由。

但是需要記住,好好商量對你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你也希望他能學會為自己辯護,為將來進入現實世界磨鍊技能。

如果他永遠沒有與父母達成雙贏的經歷,那以後獲得想要的東西時他就會想,既然從來都沒有發言權,不如耍滑頭、撒謊、作弊,或者徹底服從權威。

你肯定不希望外人像你一樣強迫你的孩子的。

青少年是最接近法定成人年齡的人群,他們也是最需要聽到這句話的人:“你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決定,並學著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對此深信不疑。”

孩子肯定都會摔跟頭的,但是每一個錯誤的發生,都能促進他們發展出更好的行為直覺和自我意識,尤其是當你幫著他們處理爛攤子,而不是隻會說風涼話:“我早就說了吧。”

劉歡後悔對女兒“快樂教育”?科學放手,是分階段的

寫在最後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錶達不同意見,你可千萬別高興,那更麻煩,他們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決策失誤,總是難以做決定。

你應該鼓勵他們,“如果你不願意,我也很樂意替你做決定。不過最好能先告訴我,如果讓你自己選,你認為最好的決定是什麼樣的。”

沒必要強迫孩子,但是一定要培養他們變得有主見和自信。

自由放任的養育模式達不到很好效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不得不做一些他們還沒準備好的事,會讓他們感到太大壓力。

父母要做的,是為他們不懂的事情提供信息,對他們能力所及的給予授權。

真正的成功,是父母逐漸隱入幕後,但讓孩子走向光彩奪目的臺前。


· End ·


更多精彩:


孩子並不比你傻:有效培養自驅動孩子,父母能做的7件事

心理醫生接觸數千病例,“不上學”的孩子最多:別讓家庭成為根源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大學選專業,最不該看重的就是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