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引言‍

現代科技正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從前不敢相信的速度如今已經成為現實,古人嚮往的月球如今也早已經被人類征服,浩瀚的宇宙不再遙不可及。

而歸結到我們的個人生活,大家出門不再需要找鑰匙,智能門鎖就解決了遺忘鑰匙的尷尬情景,我們還可以使用智能家電,在回家之前就把空調調整到舒適的溫度,到家裡就可以立即享受舒適的生活,甚至連喝水的杯子也有了智能化的選擇,不僅會檢測水溫水質,還能夠提醒我們按時喝水。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科技的變化影響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今,更是擴展到了喪葬領域。

按照我們的想法,死亡本是一件莊嚴的事情,更是一件我們不敢想象的事情。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們甚少主動去思考關於死亡的話題,但是這又是自然規律,誰也不可避免。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過去的人們,去世之後大多都是採取土葬的形式,當然也有一些少數民族採取天葬的,或者是其他迴歸自然的方式。但是現代科學再一次刷新了我們對於死亡的認知,最近一段時間,“冰葬”這個詞開始走紅網絡,讓我們瞭解到原來死法也可以越來越花哨了。儘管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低調,但是在處理遺體方面,冰葬可以說是一次非常“豪華”的過程。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這裡我們還是有必要說明一下這項技術,也許有的朋友還沒聽過這個詞,畢竟是一項新的技術。那麼,什麼叫做“冰葬”呢?接下來,我們來解釋一下,所謂的冰葬,其實並不是字面上的,用冰塊來處理逝者的遺體,而是使用了液氮來處理。

首先用冰塊處理,之後在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死者的遺體被放置在液氮之中,加以儲存。但是這也並不是說,遺體就一直被放置在液氮之中,而是放置一段時間,使得遺體在低溫環境之中變得十分脆弱。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等到條件允許的時候,工作人員會使用超聲波,將遺體震碎,如此處理遺體的方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冰葬。

不過並非遺體的所有組織都可以被超聲波震碎,還會有一些比較堅硬的組織留下來,那麼這些組織就會被交還給死者的親屬來保管。一般來說,這些組織大都是牙齒之類。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正是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所以被大家稱之為“粉身碎骨”的死法。相比較土葬,或者是火葬來說,一些人認為,冰葬更加的環保,可是我們卻發現,冰葬實際上要花費的金額需接近二三十萬的天價,過程中會需要很多條件,所以比較下來,也並非非常環保的選擇。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冰葬這項技術最早產生於瑞典的一位科學家,由他來發明,不過在亞洲,最早引進這項技術的,是我們的鄰國韓國。2011年2月份,韓國大田保健大學的張萬石教授來到中國武漢,在武漢進行了這方面的技術指導,因此一直有人傳說,武漢將引進這一項非常前沿的技術,

這一傳言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回覆,據瞭解,政府部門表示武漢會對此做出進一步的瞭解。

土葬火葬已成過去式,科學家發明了“冰葬”,處理一個人要30萬

最近有消息稱,武漢已經正式開始了這項技術的引進,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嘗試的階段,具體還沒有實施。有人表示,冰葬技術是人類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值得肯定和推廣的。


但是又有人說,冰葬技術畢竟耗費的金額太大,二三十萬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並非小數目,因此感到壓力太大。而且由於一些技術方面的支持,以及條件的要求,冰葬技術也並不那樣值得推崇。目前網上大家對此爭論不休,你又怎樣看待冰葬這件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