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來,拍手,跺腳,跟我一起唱!

大二的時我參加了學校的輪滑社,那時候每天晚上和社員們在校園路邊練習輪滑,大家繞著路障杯樁一圈一圈地嘗試著各種花樣動作,當時音箱中傳來的節奏是一首動感十足的英文搖滾歌曲,後來知道歌的名字是《We Will Rock You》,那時候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被這個節奏“洗腦”了,以至於常常有意無意就哼唱出“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後來在很多比賽和視頻中常常聽到一首歌,激情洋溢,極其能夠鼓舞人心,給每一個聽過它的普通人以感動和力量,這首歌就是《We Are The Champions》。

可是由於當時對於英文歌曲並沒有特別的愛好,所以對這兩首風靡大街小巷的歌曲也並沒有再去進行過深入瞭解。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多年過去,直到在觀看這部豆瓣40萬人評分、高達8.7分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時,兩次被熟悉的旋律再次觸動心絃,我雖不是資深粉絲,也算不上搖滾樂迷,卻依然沉浸於這充滿熱血的音樂當中:

一次是聽到布萊恩·梅用拍手和跺腳來打著節奏,想要寫出一首可以讓現場觀眾參與其中的歌曲,熟悉的旋律再次傳來時;另一次是看到佛萊迪·摩克瑞在《拯救生命》的7.2萬現場觀眾和全球20億電視觀眾面前,完成了那段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搖滾表演時。

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竟全是出自一個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搖滾樂隊——皇后樂隊。

答案揭曉,而此時此刻我自己也深深覺得,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哪怕時隔多年,再次聽到依然覺得熟悉而感動,充滿著力量,而哪怕幾十年光陰流逝,這支曾經走上搖滾神壇的樂隊,依然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最後的狂想: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根據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以及樂隊的傳奇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的真實故事而改編的一部作品,更是一場令人享受至極的音樂盛宴。

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物呢?僅看他的這些稱號已經能知曉一二:

英國第一位亞裔搖滾巨星

最偉大的百名英國人之一

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之一

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

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手

所有音樂中最偉大的聲音之一

……

《波西米亞狂想曲》將佛萊迪·摩克瑞——這位從普通搬運工到皇后樂隊主唱的搖滾巨星的音樂之旅真實呈現,我們看到愛與痛在他身上相互交織,也看到對於音樂的天賦與熱愛讓他在舞臺上熠熠閃光;看到樂隊組建的過程和輝煌時刻生出的異端,也看到佛萊迪從一蹶不振到重回巔峰的歷程。

這部電影斬獲了33項大獎,攬收超8.7億美元全球票房,獲得2018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第6位,成為最賣座的音樂劇情片。與此同時,主演拉米·馬雷克更是包攬了各大獎項的影帝桂冠,實現了奧斯卡、“英國奧斯卡”、金球獎影帝“三連莊”!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在擠滿了7.2萬人的溫布利體育場中精彩上演的“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樂演唱會上,皇后樂隊再次演繹了一場傳奇表演,這七萬兩千人一起拍著手跺著腳,一起高聲唱著同一首歌,僅在電影中看到就已經讓我熱血沸騰,很難想象當時在現場的人在感受著怎樣的一種震撼!

而那時候,距離佛萊迪的離去已經時日無多,已經得知自己身患艾滋病的佛萊德,將畢生所有的熱情與熱血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搖滾樂。

為什麼如此熱愛?或許正如佛萊德在電影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四個社會的邊緣人,相互之間又格格不入,我們創作是為了其他和我們一樣的人,為了那些無所依靠的人。”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幕後故事

這樣一部收割各大獎項的經典電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它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書籍《波西米亞狂想曲》是記錄拍攝的皇后樂隊奧斯卡獲獎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幕後故事和拍攝過程的官方電影內幕集,這本書不僅是對於這部電影的珍貴記錄,更是一次致敬經典的完美紀念。

皇后樂隊的兩名成員布萊恩·梅和羅傑·泰勒不僅全程參與了電影的拍攝,更是為這本《波西米亞狂想曲》內幕集撰寫了前言,他們曾親身經歷過皇后樂隊的輝煌,如今又親眼見證了《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誕生,這個過程對他們來說不僅是紀念,更是一項挑戰,既要保持公正、真實,又要去藝術化地表達,更要幫助幾位主演“成為”他們自己,共同締造新的傳奇。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對於一部成功的電影來說,選角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作為飾演主角佛萊德·摩克瑞的演員人選,更是至關重要。

在飾演樂隊成員的四位演員中,飾演佛萊德的拉米·馬雷克,可以說是從外形和長相上與人物原型最不相像的一個,但是卻讓這部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他本人也因此而榮獲諸多大獎,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真實的佛萊德出生於一個信仰拜火教的移民家庭,父母都是孟買古吉拉特邦的帕西人,在佛萊德17歲時,一家人為逃離桑給巴爾革命而搬到了英國。

無獨有偶,佛萊德的扮演者拉米也是在一個移民家庭中長大,不同的是,拉米一家是從埃及搬到了美國洛杉磯,而他出生的那一年,恰是皇后樂隊推出冠軍單曲Under Pressure的時候。

拉米在長相上與佛萊德可以說相去甚遠,為了演繹好這個角色,他在拍攝之前就對於角色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和思考,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體會人物,從生活到舞臺,甚至細緻入微到每一個小習慣小動作,於是,我們看到了佛萊德在大熒幕上的“復活”,豔麗的、敏感的、自信的……

真實的佛萊德的個人色彩是極其鮮明的,“風騷的走位,精簡的裝備,自信的表情,飽滿的步伐,還有那鮮豔的紅領巾”幾乎成了樂迷們對他的一致評論,然而佛萊德卻曾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即使你被成千上萬個人愛,卻依然是世上最孤獨的人,而由此帶來的絕望更加可怕,因為很難讓人理解,你竟然會很孤獨……”而拉米將這樣光鮮又孤獨的佛萊德、自信又絕望的弗萊德,每一面都呈現出了最精彩的熒幕詮釋。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對於樂隊另一位成員布萊恩·梅的扮演者格威利姆·李來說,原型人物親自到場看他拍攝不僅沒讓他感到緊張和害怕,反而是給了他更多的支持和自信。

布萊恩非常熱心地對格威利姆講述著他當時在這個場景裡演奏這首曲子的心情和演奏技巧,讓格威利姆對角色有了更準確的理解。

而羅傑·泰勒的扮演者本·哈迪則是通過非常細心地觀察,發現鼓手在演奏時都有一種專屬於自己特色的“擊鼓臉”,這個發現讓本·哈迪的演繹更加惟妙惟肖。

正如本所說:“我們的身材和聲音完全不一樣,但我的工作不是模仿他。我在這部電影中所要做的是盡我所能把他最強烈的內在表現出來。”

這就是真正的演員,飾演有原型的角色的目的不是在外形上達到粘貼複製一般的相似,而是將角色的內在通過自己的詮釋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除了演員的選取,劇組對於場景、服裝、化妝等方面也是非常用心,在場景方面,書中就錄音工作室、現場秀、花園別墅、聚會的場景搭建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而重頭戲“拯救生命演唱會”更是要精益求精。

為了讓演唱會的經典重現,負責視覺效果的主管諾里斯帶領部門人員觀看了大量的拯救生命演唱會錄像,細緻地去摳每一個元素,為了實現數量巨大的虛擬觀眾與樂隊互動表演的目標,他們同時用6臺攝像機進行拍攝,一次只拍一個動作,一遍又一遍地嘗試,連續做了5天才達到滿意的效果。

而另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來自於《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各個角色的服裝,尤其是主角佛萊德,因為他的個人特色相當明顯,即便花哨或女性化的服裝也可以被他穿出荷爾蒙爆棚的男子氣概。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保證在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套服裝出現過兩次,因此要準備大量服裝,甚至多達數千件。

波西米亞狂想曲:見證傳奇誕生的背後故事,再現皇后樂隊的經典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不假思索地就唱出那句: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佛萊德這位傳奇的搖滾巨星雖然已經逝去多年,但他的故事以及皇后樂隊的經典歌曲已經成為搖滾史上不朽的篇章,而他們的經典更是成為了很多搖滾樂迷的信仰。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電影讓經典重現,它就像一場演唱會一樣,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瞭解了佛萊德這位搖滾巨星的音樂歷程;而《波西米亞狂想曲》官方電影幕後集則讓我們看到,之所以能夠讓傳奇重現,是那麼多參與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沒有任何一個成功是唾手可得的。

堅持是一種力量,信仰是一種力量,熱愛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人熱血澎湃,永遠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