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咱們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其中淺顯易懂、口口相傳的民間俗語,更是老輩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通過不斷的總結提煉而成,很值得我們借鑑與參考。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比如說“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這句俗語,即是從如何正確對待感情友情的角度上,而給予的一種生動形象的特別告誡。

也許你會挺納悶了,露水妻咋和遮風擋雨的舊蓑衣扯上關係了,還有這灑肉朋友,又是與五年的雞有啥關聯呢?

說起來,這其中還真的有不少說道呢?

首先,談談“露水妻,舊蓑衣”有何道理?

大家知道,露水是夜晩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氣遇冷凝結於物體上的小水珠,一顆顆晶瑩剔透,煞是好看。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只是存留時間非常短暫,暖暖的太陽一出來,瞬間便會蒸發不見了。

這裡所說的"露水妻",凡指非正常的男女關係,為了滿足身心的一時私慾,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偷得短暫的姻緣,是見不得光的。

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分道揚鑣,一拍兩散,互不相欠。

由此可見,這種感情來的快,去的也急,只求曾經擁有,不求長相廝守,沉浸於眼前泡沫般的享受。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哪怕是明天揮揮手,也不會帶走一片雲彩,自然更別提什麼責任和擔當了。

據說,以“露水”來形容這種“另類姻緣”的說法由來已久。

清朝文人袁枚在《續新齊諧·露水姻緣之神》中有道:“問所職司,曰:‘言之慚愧,掌人間露水姻緣事。’”

當代劇作家洪深在《雞鳴早看天》劇情中也有過這樣的對白:“我就說是露水姻緣吧!我們也碰過好幾次頭。一點恩情都不講麼?”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網絡上曾經熱議的農民工“臨時夫妻”話題。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隨著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閒置勞動力,選擇了進城務工。

這些農民工長年累月身居異鄉,一年到頭難得回幾次家,夫妻長期兩地分居,身心備受煎熬。

於是,便出現了男女臨時搭夥一起生活的現象,圖的是好彼此有個照應與撫慰。

當然,這種畸形關係是不能公開的。

不過,因不是個例,非常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在農民工群體中,“臨時夫妻”的生活模式,卻是心照不宣的存在事實。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那麼,“露水夫妻”與“舊蓑衣”有啥關聯呢?

蓑衣是指用棕櫚皮編成的類似鬥蓬式的雨具,是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蓑草編織成,簡單實用。

可是用久了,防水效果必然會下降,很難扺的住風雨的侵襲,恰與“露水夫妻”的不穩定性剛好契合。

因此,這裡以“舊蓑衣”比喻“露水妻”,就是想告訴世人,要潔身自愛,切不可放縱自己的感情。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若是遊戲人生,荒唐行事,最終只能身敗名裂,悔恨不已。

畢竟“露水妻”猶如曇花一現,只是過眼煙雲,怎比得真正夫妻間的堅守與忠貞。

正如有句老話說的那樣:“要穿還是粗布衣,要疼還是結髮妻”。

接下來,再聊聊“酒肉朋友,五年的雞”是啥寓意?

大家知道,酒肉朋友是指平素在一起吃吃喝喝的相好,趣味低俗,臭味相投,並非是肝膽相照的義氣知己。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清人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說道:“這班酒肉朋友天天在堂子裡混慣的,豈有不來之理。”

明代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中也有過如此描述:“終日只是三街兩市,和著酒肉朋友串哄,非賭即嫖,整個月不回家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酒肉朋友可謂是典型的損友,不僅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有益的幫助,反而極易引來各種無妄的災禍。

於是問題來了,為啥將“酒肉朋友”與“五年的雞”相提並論了呢?這就不得不說說“五年雞”有何寓意了。

俗語“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啥意思?如何理解?

據相關資料介紹,雞的平均壽命為7年左右,五年的雞應該算是高齡了。

再者,蛋雞產蛋週期為500天,也就是說不到2年就要淘汰了。而肉雞呢?現在基本上3個月左右出欄,即使是農村放養的土雞,最多也是一年左右。

如此看來,生長了5年的雞,再繼續餵養下去,除了白白的浪費飼料,是沒有任何效益的,這恰恰與酒肉朋友的定義一般無異,二者皆應果斷棄之才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露水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的雞”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應引起我們的自省自警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