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蹩腳英語和咖喱是印度人帶給外界的普遍認知。然而,即使英語發音不夠準確,但印度人在美國企業中的受歡迎程度卻絲毫不受影響。特別是在世界科技中心的美國硅谷,印度人正以迅猛之勢佔據了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的職位。

因此,在美國的移民家庭中,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幾乎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並且比華裔多出了3萬美元。而且,印度裔已經超越猶太人,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外來族裔。


一、印度人的樂園


多種族的美國是不折不扣的移民國家,雖然種族平等的呼聲從未間斷,但移民種族和白人的距離才是決定一個種族在美國社會里的主流程度。

作為高加索後裔的印度人,他們的面貌特徵比其它亞洲族裔更像白人,而這種面孔上的差別會在人潛意識中造成一種強大的親疏感覺上的差距。因此,相比其它亞洲族裔,印度裔總能給美國白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除了更好的第一印象,印度裔的群體性崛起也與其“抱團取暖”的團結做法有著直接關係。與中國文化傳統“舉賢避親”不同,印度人對“自己人”的慷慨可謂是毫不掩飾。由於印度人口基數龐大,因此美國的大型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有印度僱員。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如果一家公司僱傭了一個印度人,那麼這個印度人就會招來一百個印度人,即使這些印度人的能力可能弱於其他候選人。在這樣的群體性團結下,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得以進入美國大型企業,並逐漸形成了印度團體。

特別是在全球頂尖科技中心的美國硅谷,印度裔僱員的人數更是逐年攀升。不光是中低層,在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層級,印度裔的人數也是遠超其它移民種族。並且,不光是印度裔男性高管,印度裔女性高管也很普遍。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包括微軟、谷歌、花旗銀行的CEO都是印度人,至於公司副總裁一級的就更多了。以至於許多在硅谷工作的華人,不得不強迫自己習慣、甚至去學習十分拗口的印度口音英語,只為了能和上級更好的交流。

因此,曾有美國媒體評論稱:“10個印度裔CEO正在統治世界”。甚至有更誇張的說法:硅谷即將變成“印度谷”。

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統計顯示,在美國的眾多巨頭企業中,目前已進入了印度裔高管時代。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當中,30%的高管來自印度,而在精英薈萃的硅谷,印度裔CEO的比例則超過了15%。

由此可見,印度人在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牢牢佔據了領導地位和話語權。


二、印度IT人才為何這麼牛


印度裔在硅谷佔有優勢地位離不開其數量龐大的優秀IT人才。而印度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眾多的優秀IT人才,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其理工教育的多年培育。

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前,由於先前的英國殖民政府只熱衷於培養行政人員,因而導致印度只有很少的理工人才儲備。等到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便立即開始對印度教育界進行改革。

為了能快速改變印度的落後現狀,尼赫魯政府制定了“重工業優先”的國家戰略。理所當然的,“理工優先”也就成為了印度教育界的指導方針。

為了貫徹理工科優先的政策,印度設立了許多以理科為主的高等學府,並投入了大量國家資源重點扶持這些學校。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為了培養這些理工科人才,即使印度國內當時還有數億文盲,但印度政府還是節衣縮食、傾其所有的將資源傾斜到理工科。尤其是印度版的“麻省理工學院”(印度理工學院),以不到全國大學生的1%,佔有了全國15%的高等教育預算。

等到上世紀6、70年代軟件行業開始蓬勃發展後,印度的苦心培養總算見到了回報。當時,經過20多年的理工科教育,印度已擁有了一批初具規模的優秀理工人才儲備。在這批理工人才的帶動下,印度很快就抓住了難得的軟件行業發展機遇,並逐步形成了具有印度優勢的IT產業。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隨著理工人才的不斷增多,印度IT工程師規模也越來越大,更進一步使其IT產業愈發強大。不僅如此,為幫助IT產業發展,印度政府還一直給予其國內軟件行業最惠待遇。

在最惠待遇的政策下,只要是在印度的軟件公司,不僅可以享受零稅賦,還能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先權。這使得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軟件公司紛紛前往印度設立分公司,

因此,集人才與政策優勢的印度,藉著軟件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很快便在這一行業鞏固住了優勢。


三、狂歡背後:印度的悲哀


在硅谷,雖然印度裔的高管人數遠多於華人,但是華人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包括臉書技術副總裁魏曉亮,谷歌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華人都在硅谷有著很高的地位。

甚至像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等都是華人。

但是,與印度精英遠赴美國終生定居不同,許多華人精英在硅谷闖蕩一番後又會回到中國。這就意味著,印度的高端人才終究只是為美國打工,而中國的人才卻是最終為祖國效力。

有研究發現,印度是全球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因為印度本土的工資水平低、工作環境差,使得印度的高科技人才紛紛流向歐美國家。儘管印度政府設立了一些助學項目以及保留人才的措施,但大多數IT畢業生依舊前赴後繼地前往美國硅谷。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度人才的外流情勢就開始變得嚴峻。據統計,在1966到1986年, 21094名印度工程師移民至美國,印度蒙受的經濟損失粗略估計達100億到200億美元。

到了20世紀90年代年,印度人才外流的更加嚴重,每年流失專業人才在5500到6500人左右,其中90%的遠赴美國。而在印度外流的30餘萬人高級精英中,超過4000名著名專家永久性移居英美。

對於大部分印度精英而言,離開印度的確是無奈之舉。畢竟印度國內的社會環境糟糕,並且發展空間也十分有限。特別是對於沒有背景的精英而言,留在印度國內實在不是一個明智選擇。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這是因為,通過自身努力成為精英的印度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低種姓,雖然印度已經在法律上廢止了此制度,但是受印度特殊的文化環境影響,絕大多數印度人對種姓制度還是十分迷信。

在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觀念下,即使低種姓人成為了精英,但還是或多或少的會受到歧視。因此,大量的印度優秀低種姓人才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前往能夠獲得尊重的歐美國家尋求更富前景的工作。

除此之外,印度嚴重的官僚主義也是阻礙人才留下來的一大原因。印度政府的辦事效率之低一直以來都是出了名的,少數人壟斷了重要的職位,社會的向上通道很大程度上被堵塞。沒有了上升通道和良好的晉升空間,印度就無法給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更吃得開?

而且,印度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軟件人才,但本土網絡企業卻不爭氣。至今為止都沒有像谷歌、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科技巨頭。如果不離開印度另尋他路,那麼擁有能成為硅谷高管實力的精英就永遠只能在印度做一個平庸的人。

由此可見,印度裔精英湧向硅谷實屬印度的悲哀。如果印度不能解決那些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那麼硅谷只能是變成在美國的“印度谷”,而永遠不會變成在印度的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