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时势造英雄,自古乱世出豪杰。春秋战国也好,秦末三国也罢,虽然生灵涂炭,但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出世的文臣武将。而秦末时期,二世暴虐无能,致秦末群雄并起。从熟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到楚汉相争刘邦胜出建立西汉结束,其间乱世,出了不少豪杰。在我们的概念中,治世能臣往往出身书香门第或门阀武将世家,然而从刘邦阵容来看,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成为了军事天才?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千年历史长河中,太平盛世时常有之,战火硝烟也从未中断。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向统治阶层发起了挑战,给了乱世枭雄推翻无道昏君统治的勇气。虽然说陈胜吴广起义,不到6个月便以失败告终,但以此为界限,农民起义正式踏上历史舞台,而秦末,以刘邦为首的平民汉军脱颖而出,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平民起义而建立的朝代。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从刘邦集团组成来看,樊哙乃屠狗之辈,夏侯婴乃赶车之流,周勃吹丧为生,韩信为待业青年,除了刘邦本人和萧何身有一官半职,其余几乎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反观项羽,其团队内部构成多以贵族门阀为主。为何刘邦率领的平民百姓能做到出将入相呢?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对待历史公正,首先不能将其传颂的战无不胜,在历史上,刘邦对战项羽仍是败多胜少。只能说,刘邦团队虽然出身低微,但出身与能力无关。最初刘邦起兵攻占沛县,随后攻打丰县就大败而归,出师未捷可见其坎坷。而后,刘邦一路向西,所有人都是在战争中吸取经验,不断壮大实力。而且,队伍中不断吸收张良、韩信、郦食其、叔孙通等人才,胜利的天平才逐渐向刘邦倾斜。以众所周知的鸿门宴举例,樊哙以匹夫之勇,趁项庄舞剑之际夺门而入。此时的樊哙并非力压群雄,而是以生猛之势博得项羽的欣赏。对于樊哙,此时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忠诚勇敢的态度。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刘邦集团,出身低微,但眼光高远。夏侯婴、周勃、萧何为例,在刘邦起事之时手头的工作足以养家糊口。而跟随刘邦起义,则是不成功便成仁。但是他们从见到刘邦的那一刻时,就一心认定与刘邦共谋大业。在征讨天下的过程中,起起落落从未迟疑,夏侯婴举荐韩信,周勃诛吕安刘,萧何消除战时后顾之忧,三人俱是立下大功。他们如果当初择主项羽,甚至武臣田横之辈,无论出身高贵地位,注定不能留名青史。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虽说时势造英雄,但是没有经历过真枪实战的将领注定只能纸上谈兵。以战养将,才是刘邦集团共同发展路径。从整体角度出发,将领运筹帷幄自然是取胜之要,但战场上的厮杀,绝非一人之力能够掌控。即使是将领,也需要在战火中淬炼。高度组织化的部队,对常胜将军的养成极有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讲,将军对战争胜利意义重大,而战争对将军的塑造也意义非凡。

刘邦阵营,为何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能成为治世能臣?

集团皆是出身平民而谋天下,刘邦绝非千古唯一。刘备集团中,关张二人亦非大富大贵。朱元璋集团,以朱元璋为首,徐达、常遇春、冯胜皆为平民,其中朱元璋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刘邦集团,杀狗的、赶车的、吹丧的都在战争中磨练成长,逐步成为治世能臣。可见,出身不能注定一个人的成就与发展,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只有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