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01.《家書》:距離

C Allstar,是香港的一個組合,他們最出名的歌應該是《天梯》——“許多對持續愛到幾多歲,當生命仍能為你豁出去”。

而在《天梯》之外,他們還有很多非常棒的作品,比如《家書》。

這首歌裡,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道出心聲,趁你還能聆聽”,它刺痛著人對於時間的恐慌,提醒著我們父母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

自那天哭一聲 便繫著你心靈

陪著我數星星 帶我探視美景

闡述了和平 灌輸應有的防衛性

還指引我 望事物 用雪亮眼睛

成為父母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課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勝任。

我能感受到的一個現實情況是,其實很多人的父母有足夠的錢作為物質基礎,提供孩子成長的空間,但他們還是“養不好”孩子,為什麼?

因為他們在“愛”這件事上有很多不足,導致親子之間缺乏情感交流。

孩童時期是一個人最需要感受愛的時候,這時候的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應對外界,很多事情只能依仗著父母,父母肯定的愛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安全感,也是我們自信心的來源。

對於一些父母,尤其是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很少平等地去看待孩子,親子之間不是平級的關係,而是上下級的關係。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體現在相處上的結果是,孩子很難和這樣的父母感到親近,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愛,總是用情緒蓋過道理,用打擊蓋過關心。

有時候,明明是善意的關懷,但是說出來就變了味:

  • 想表達的是“我希望你記住”,實際表達出來的卻是“活該,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 想表達的是“我想你做這件事”,實際表達出來的卻是“等你做人都死了”;
  • 想表達的是“你應該早點做準備”,實際表達出來的卻是“你早幹什麼去了啊”;
  • ……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截圖來自微博@飯飯不吃飯了

微博網友講述了她兒時的經歷,她的母親不會直接說出自己想要對方做什麼,而會用一種令人難堪的方式刺激對方。

幸運的是這位網友還能意識到母親背後的用意,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幸運,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承受這樣的打擊,那些不能承受的孩子會漸漸對自我產生懷疑,長大後性格尖銳,充滿稜角。

當父母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需要,當教育失去了“愛”作為支撐,無疑是將對方越推越遠。

怕捱你的訓斥家都不願返

躲於街道里 更孤單

一天天過去 一天天老去

你悄悄軟化 我想過敞開心扉但是極難

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會進入一個很尷尬的階段,這時候親子身份就像互換了一樣,父母越來越渴望被關愛,孩子越來越承擔了照顧者的身份。

“我想過敞開心扉但是極難”說的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既想關心父母,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每當想表達自己的關心時,常常詞不達意,一如父母當初的樣子。

人們常常羞於把愛說出口,在原生家庭中體現的尤其明顯,以致父母與子女之間既像親人,又像仇人,也像陌生人。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02.《トイレの神様》:叛逆

第二首,我想推薦你聽的是植村花菜的《トイレの神様》,中文譯名是《廁所女神》,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惡俗,但如果你願意聽下去,你會聽到一個和歌名感覺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那時“我”經常和奶奶一起吃飯、玩耍,也一起做家務。

雖然“我”並不討厭家務,但是討厭洗廁所。於是奶奶對“我”說,傳說在廁所裡住著一位非常美麗的女神,如果每天將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就能變得像女神一樣美麗。

聽了這樣的話之後,為了變漂亮,“我”開始認認真真地打掃廁所。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和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進入青春期的“我”變得不那麼”聽話“。

慢慢長大的我

和奶奶開始吵架

跟父母也無法好好相處

開始不願回家

……

就這樣我丟下了一直照顧自己的奶奶

一個人離開了家

去到大城市的“我”和家人聯繫的機會變少了,繁忙的工作讓我沒有再回過家。直到有一天,家裡人告訴“我”奶奶生病入院,“我”才終於回去了一趟。

進門的時候,“我”特意像小時候回家那樣喊著:“奶奶,我回來了!”。奶奶躺在病床上,整個人看起來很憔悴。然而,“我”沒有和奶奶好好說上幾句話,就匆匆離開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去世了。

奶奶靜靜的長眠了

彷彿就像在等我一樣

等待這個

不求回報的撫養長大了的不孝孫女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我”是這首歌的演唱者植村花菜,這首歌講述的正是植村花菜和她奶奶的故事。

奶奶去世後,植村花菜又想起了關於廁所女神的傳說,那個說著要變漂亮的孩子早已將奶奶的話拋諸腦後了,直到奶奶去世後才醒悟。

就像歌詞寫道,“人為什麼總要傷害別人,總要錯失最重要的東西呢”。

對於親情,人們總是很容易忽略,常常記住對方的壞多過對方的好,把親人對自己的好想得太過理所當然。

好比對待外人是加分制,起步值是0分,如果對方能達到5分就覺得很不錯,畢竟大家無親無故;而對待親人則是減分制,起步值是10分,一旦分數下降就會覺得不快。這也就是為什麼比起外面的人,人們對著親近的人反而容忍越少,發火越多。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值得一提的是,《廁所女神》的出現讓出道多年卻一直默默無聞的植村花菜第一次登上了日本最具影響力的舞臺——紅白歌會。

或許這首歌的爆紅,是因為它折射出了很多人的影子——因為叛逆、不理解或是其他原因,人們和親人逐漸疏遠,但親情的羈絆永遠無法割捨。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歌曲的最後,植村花菜用呢喃的語氣唱出“奶奶,謝謝你”,聽到這裡,你的心裡又會不會想起某個人呢?

03.《新寫的舊歌》:和解

第三首,《新寫的舊歌》,是李宗盛去年5月時推出的歌。

我聽李宗盛的歌並不多,但在我的印象裡,他的歌裡沒有華麗浪漫的辭藻,而是善用平實的語言,像是通過歌曲與聽者對話,你必須細細聆聽,聽歌者向你娓娓道來,才能懂得歌曲傳達的意境。

《新寫的舊歌》一如既往地體現了李宗盛的風格,平平淡淡的歌詞卻真切動人、發自肺腑。

這首歌裡,李宗盛回顧了其與父親一生的關係,也道出了天底下許多父親與兒女關係的真實寫照。

只記得 我很著急

也許 因為這樣

沒能聽見他微弱的嘉許

我知道 他肯定得意

只是 等不到機會

當面跟我提

李宗盛的父親像極了傳統父親的形象,如山一般可靠,也如山一樣沉默寡言,總是硬邦邦的,其實心裡很關心孩子,但卻很少甚至從來不會主動說。

直至父親離世,兩父子都沒能好好對話。多年以後,李宗盛才用這首《新寫的舊歌》反省這段父子關係,“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我會想,是不是我們神化了“父母”這個角色呢,不管是父母本身還是孩子,我們都把“父母”看的太神聖了,容不得差錯。

  • 對父母而言,“父母”這個身份讓他們必須有“父母”應有的樣子,而他們所謂的應有的樣子是不能和孩子平等地相處,承認自己錯了是有損作為“父母”的尊嚴的;
  • 對孩子而言,“父母”應該是比他們更為成熟、強大的存在,能夠指引他們前行,如果父母做不到是很難被理解的,甚至是會被嫌棄的。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雖然是親人,但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會有普通人的毛病,未必那麼聰明、善解人意,可能固執己見,不善言辭……

若是你同意

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得可以

也許你就會捨不得

再追根究底

我們無法自主選擇和怎樣的人成為親人,既然如此,那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讓彼此相處得更好一些。除了決裂,我們應該還有更好的方式。

有位網友在這首歌的評論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他曾經非常討厭自己的父親,直到父親突然倒下,直到病魔一點一點抽走他的生命體徵。回憶起這些,在最後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見過了生死離別,我突然明白生命的苦難就像夢幻一場。真正失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壞的都不見了,只剩下那些忘不掉的美好。每當你再一次想起,不會再是痛苦和悲傷。

或許最大的成長,便是明白失去吧。那麼我們該在這個世上的人,不奢求一帆風順,只要平平安安。所以我學會了應珍惜苦難,希望你也如是。”

等到好像終於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他不等你 已來不及

他等過你 已來不及

關於親情:這3首歌,我想推薦你聽聽

也許不管是作為父母還是作為孩子,我們都應該“謙虛”一點。

我們不是先學會如何做父母/孩子才成為這個角色的,而是先成為了這個角色才慢慢學會如何做父母/孩子的。

承認自己的弱點是很難,但是承認吧,承認其實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子女,其實自己並沒有那麼擅長。而唯有明白這些,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才能互通情感。

真正的成長應該是一個和過去和解的過程,除了和父母和解,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和解。

當你不再去執著和追究,而是學會放下和釋懷,你才能放開雙手,去擁抱值得的人、值得的事。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