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曾经无数次经过它的门前,就象他们那样的经过。

却因为心存敬畏,只从门外张望那只展翅的白鸽。

也曾无数次抚摸过这长而厚重的条石,还有这斑驳的青砖,仿佛能够触碰到五四青年的脉搏。

而今,我却翻过断墙进来。

昔日的青青校园,已然是这番模样,一棵几抱粗的法桐和几棵松孤独地挺立着。

那残存的墙基,显示着曾经的坚固。

不知是谁,在这里种下了春韭。

千佛寺还在,这段墙,却不知会存多久了。

放学的孩子们,爬上了残墙,做着游戏,好奇地问:叔叔,你为什么给这里拍照啊?

如同一位老人,他将走向哪里?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百十年的文化积淀被糟蹋如斯,平度一中旧址是一段历史,一段骄傲,曾无数次幻想着修缮保留下来,或者作为教育的某个基地使用,那些老青砖,是再也无法复制得了!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忘,那是我曾经的家,儿时的天堂....如今,那只展翅的白鸽在飞往何处……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曾经的一切,无不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一张张的照片,牵动了多少怀旧的情愫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而这一刻,有多少曾经的平度一中学子伤感中。。。

以下用转载【分明的博客】中的这篇文章的标题作为结束语

不该忘却的记忆

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原平度一中西大院变得尘土飞扬、一片狼藉。这个院子尤其是那座值得平度人骄傲的西式小楼,本来可以作为文物保留下来,但个人利益的驱动,就这样瞬间化为乌有。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能力去制止这种令人愤怒的行为。推倒了,没有了,不可能再现了,人们只能看到照片了。

2002年2月,平度一中搬到了城东北部的新校,告别了与之朝夕相伴了近70年的老校。

平度一中老校包括两部分:西大院和东大院。东大院始建于1958年,相对于西大院要晚许多年。

西大院是民国时期为成立平度县立中学而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小办公楼。以小楼为中心,左右和后面的建筑群呈中轴对称式,小楼和北面的大礼堂在中轴线上;楼两翼共有8个教室,楼前为建校纪念塔。此建筑群为1932年筹建,1935年建成使用。小办公楼颇具特色,西式风格,改变了以前平度的老房子为青砖和青色鱼鳞小瓦的习惯,开创了平度建筑红洋大瓦(即现在用的大红瓦)的先河。而今这座小楼已成为平度一中校史的象征,1992年和2002年平度一中的90周年和百年校庆时,都曾将小楼的图像印在校友录的封面上。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难舍的情结——消失的平度一中老校址!

西大院所在的位置,原为崇灵寺。民国《续平度县志·卷五·政治志·废举》中记载:“崇灵寺旧在老集街东,道光间,知州许梿令邑绅张渥重修。(有碑,见《金石》)清季改学制,收其产,创为蚕桑学堂,继改为实业学校,今更就其隙地扩建为县立中学。”按图索骥,查民国《续平度县志·卷三·疆域志·金石》,其碑文全文抄录如下:

城东隅有老集,地洼甚泽,下尺则没踝陷车,行者苦之。崇灵寺在道东,康熙间邑人王某舍地建。岁久圮,有恒产也渐卖于民。比年僧尤无赖,斧败屋为薪。余以绅士诉,逐之。暇遂往观,寺旁有十亩湾,故亦寺产也。夏盈而冬涸。余计,以涸时取土培道,潦则以湾为壑,而道可无壅。时方劝绅士集资建节孝祠,因劝并撤兹寺新之。仍令赎诸卖产,令僧官福兴住持。除资养赡外,馀地二亩,岁以租入为培道费,而取土于十里湾。以绅士之在老集者司其事。

是举也,赎地于绅士,则僧不得更卖;以地归寺,则僧有衣食资。因寺以存僧,因僧以存地,而行道永赖焉。视福田利益之说何如哉!

道光二十三年五月,知州事杭州许梿记并书。李冠儒刻字。

碑文中所说的“集资”的“绅士”,可能就是《废举》中所说的张渥,而所谓的“十里湾”,就是人们后来重新命名的“崇灵湾”(民间变音为“丛林湾”)。

至于崇灵寺当年被选中为县立中学校址的过程,张俊亭先生《平度县立中学始末》一文(《平度文史》第一卷145页)有详尽介绍:1932年秋天,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驻烟台的陆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刘珍年发生阋墙之争,设立在掖县城的省立第九中学校舍遭战乱破坏。1933年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决定:省立九中迁平度开学。平度正在紧张筹备中,忽又接省政府关于撤销九中迁平的决定。平度党政各界人士借机赴省城提出意见,“九中既不迁平,要求平度成立县立中学,遂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准许。……新校址勘定在老集街东头丛林湾(崇灵湾)以北地方,随即进行筹备建筑,于一九三五年建筑告竣,即现在平度一中西大院。”1938年初,日军第一次侵占平度城,同年10月再次占领,在东关外平度中学校址(今平度一中西院)设据点,常驻日军一个中队。

1949年4月,西海中学之大部分(在掖县北杜家留下一部分师生,称“西海中学掖县分校”)迁至平度城原县立中学旧址。1950年胶东行署和西海专署行政区撤销,省教育厅明令将西海中学平度部分改名为“山东省平度中学”,1952年再改称为“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之后,直至2002年平度一中迁出,平度一中老校舍为平度学子服务了长达60多个春秋。

原平度一中小办公楼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平度最高学府的象征。而今,寻觅旧踪,倒让人颇觉伤感,可惜啊,一中的小办公楼,不仅仅是人去楼空,而是随时光流去,全无了踪影……

2009年7月12日

本组图文节选自《平度论坛》网友”跑路的鱼“,2010年6月23日发表的贴文《难舍的情节——老平度一中遗址》,并引用了”仲摄“、”38度涟漪“等网友的图片回帖,与大家一起走进已消失的老平度一中遗址,那曾经平度最高学府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