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一乡镇“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今年龙虾荷花节吸引来的人真多,产的龙虾都不够卖的了!”7月6日,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大徐庄村民徐孝东看着如织的游人高兴地说。

  徐孝东承包100亩地从事“虾稻共作”,仅龙虾一项今年就能收入50多万元,一年下来,去除种养成本和一家人生活开支,最少能剩二三十万元。“以前家里虽有20亩地,但一到雨季就淹,一年忙到头还不够吃的。”徐孝东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只好外出打工。直到2016年,听说村里推行“虾稻共作”,有专家免费技术指导,徐孝东看到了发家的门路,第一时间返乡创业,现在守着一家老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从单一莲藕、水稻种植,到“虾稻共作”“藕虾共作”,从几百亩到5000亩,徐孝东所在的薛庙村利用地势低洼特点,因势利导,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立体种养,变“水患”为“水利”,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农民收入增加了,返乡创业的人增多了,一座座楼房盖起来了,一条条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每到夜晚,村民们聚集在村头广场跳舞健身,薛庙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据立仓镇副镇长陈勇介绍,立仓镇过去是蒙城县的“水患区”,农民生活贫困。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镇村干部改变思路,开始探索种植“喜水”作物,第一年试种莲藕、稻谷取得成功,得到群众认可。出去考察学习后又开始发展“虾稻共作”“藕虾共作”产业,试点成功后,于2017年大面积推广。该镇鼓励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聘用贫困户进行田管,让贫困户家门口就能就业。“虾稻共作”“藕虾共作”产业实现了“一季双收”“一水两用”,成为全县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特色示范产业”。从2017年开始,立仓镇连续三年举办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把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立仓镇因地制宜“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的发展模式,在蒙城县得到推广。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有“虾稻共作”6.2万亩、“藕虾共作”1.4万亩,每亩收益分别达8000元、6000元以上,注册4个“虾稻米”品牌,全县虾稻产业年产值5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2.8亿元,带动贫困户就业12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