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原創首發圖文/劉向榮(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摘要:校外培訓機構與公辦中小學教育是有根本區別的,校外培訓機構以賺錢和盈利為目的,它不能取代承擔國家使命和履行國家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的公辦中小學教育。

有關校外培訓機構和公辦中小學教育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長期討論的話題,特別是在當下應試教育大環境中把教育當做工具的情況下,兩者還引起社會孰優孰劣的廣泛地爭論,以至於甚至有人極端錯誤地認為:現在公辦中小學教師上課不講重點,而是到培訓機構講重點,應該以市場化為導向,取消國家公辦中小學教育,以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取代公辦學校教育。

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各地學校旁邊的培訓機構廣告

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究竟能不能替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呢?讓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一、校外培訓機構教育

何謂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機構其目的是什麼?答案極其簡單,校外培訓機構顯然屬於純商業行為,它是按照服務行業的標準定位,以提高報班者應試分數為核心,以賺錢和盈利為目的的商業經營性公司。

為了生存和利益,賺錢和盈利是校外培訓機構興起和設立的唯一直接目的。基於此,校外培訓機構作用非常單一,只為提高考試成績,除此之外,基本上不需要上晨會、升國旗、開主題班會、出操、上體育課、做眼保健操和愛心義賣等,也不用接受國家的安全教育、衛生教育和包括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在內的各種公民教育,更不用具體應付更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各項檢查評比活動。也即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集中精力搞應試,不承擔國家使命和國家公共服務職能,完全以賺錢和盈利為直接根本目的。

基於此,大多數校外培訓機構都迎合家長焦慮心態,打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利用學生雙休日和寒暑假時間,以這個銜接那個過渡或這個提高班那個提高班的名義,進行超前教育(人的成長是一場馬拉松長跑,超前教育只是接受這種培訓的兒童在認知上比其他兒童稍微早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這種忽視兒童身心成長規律、透支兒童智力的拔苗助長式超前培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決定兒童未來的輸贏還未有科學結論),並過濾掉與應試不相關的一切內容,只集中精力千方百計負責蒐集整理各地月考試卷、模擬試卷和中高考試卷,並分類整理,印發給學生,通過考試反覆強化訓練,以期提高培訓班交錢者短期的應試分數,爭取更多家長“掏銀子”,獲取更多金錢和利益。

校外培訓機構的這種極端功利化現象實際上不僅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而且反過來又加劇了學校的應試教育。儘管它的存在,長期以來,深受詬病,但從積極的意義講,它的存在,既可以解決當前大量不能進入公辦學校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實問題,又可滿足學校教育中部分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有“從眾”心理、期望在學校教育原有基礎之上“加點餐”以進一步提高成績的這部分學生的需求。

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富有教育意義的南師附中大門

二、公辦中小學學校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與校外培訓機構不同,中小學義務教育是事關國家民族全局性的基礎工程。它涉及我國兩億多兒童少年健康成長,事關國家長遠發展,事關民族未來命運。

基於此,學校教育有別於校外培訓機構的是:從國家層面上講,學校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不是服務性行業,而是繼承人類文化,傳承人類文明,提高國民素養,進行公民教育,對學生進行符合國家民族意識的強制性教育;學校教師不是迎合家長功利心態的服務員,而是履行國家公共職能的“國家特殊公職人員”。

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健全聯控聯保機制,精準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政策,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穩步推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學校教育(公辦義務教育)不像校外培訓機構那樣“嫌貧愛富”。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它都要面向全體適齡兒童開放(即便高中階段,上不了普高,還有與普高同層次的職高,也向學生平等開放)。也就是說,基於全體國民素養提升,當今學校教育完全“有教無類”。

學校教育不是簡單的培訓工廠(儘管也有被稱為“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等學校存在),也不是簡單的工具(當前學校教育也存在著被人詬病的表面上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實際上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的情況,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還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開展應試教育,使得教育變得更加功利化),從本質上講,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教學相長

教育是農業而非工業,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主體,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學校教育強調集體環境之中育人,強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需要安靜踏實,靜待花開,等待和期望。

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環節;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認真制定教案。各地各校要切實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超標教學、違規統考、考試排名和不履行教學責任等行為。(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各地要定期開展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題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學校教育教學是“0”起點教育教學,它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兒童身心成長規律,強調在特定的教育教學情景之中,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的方式,促進學生智力和人的社會屬性的發展的教育,其理論上和實踐上更強調學習過程,注重啟發、探究和討論等學習方式(當然也存在類似培訓機構的做題應試方式)。

任何教育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學校教育也不例外。當前,學校教育存在著行政化傾向需要改革,但改革涉及整個國家教育體系,改革要遵循教育規律,改革忌瞎折騰,更忌迎合以賺錢和盈利為目的市場化改革。

三、校外培訓機構教育和公辦中小學教育之區別

校外培訓機構和公辦中小學教育兩者從教師隊伍性質和教育目標方面是有根本區別的。在教師隊伍性質方面,校外培訓機構教師不承擔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而公辦中小學教師則恰恰相反。

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教師特別重要地位,提出了國家公辦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教師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

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此規定不同於《教師法》中教師是“專業人員”的法律定位,強調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這從教師隊伍屬性上進一步界定了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與國家公辦中小學教師的性質是不同的。

學校不是政府機構,學校不是各類醫院,學校更不是類似於校外培訓機構性質的商業企業,學校教育是國家主導的承擔國家使命和履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的特殊事業單位,受現實的巨大影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功利的考試和分數評價機制,但與校外培訓機構只單純重視應試而忽略德育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相比,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調國家公辦中小學要:

(一)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師隊伍基礎作用,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2.基本要求。

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深化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堅持德育為先,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二)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1、突出德育實效。

完善德育工作體系,認真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加強品德修養教育,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法治意識養成。打造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充分發揮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與自然資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英雄模範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創建文明校園。健全創作激勵與宣傳推介機制,提供寓教於樂的優秀兒童文化精品;強化對網絡遊戲、微視頻等的價值引領與管控,創造綠色健康網上空間。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育人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2.提升智育水平。

著力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各地要加強監測和督導,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3.強化體育鍛煉。

堅持健康第一,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健全國家監測制度。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開齊開足體育課,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科學安排體育課運動負荷,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大力發展校園足球,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廣泛開展校園普及性體育運動,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鼓勵地方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運動場所。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精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干預體系,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4.增強美育薰陶。

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優秀藝術,增強文化理解。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辦好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專業藝術人才到中小學兼職任教。支持藝術院校在中小學建立對口支援基地。(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5.加強勞動教育。

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一半。家長要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校要堅持學生值日製度,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勞動,積極開展校外勞動實踐和社區志願服務。創建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田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要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踐等提供保障。(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國家對公辦中小學教育目標的規定,簡單地說就是要通過課程設置和學生活動,系統傳承人類文明成果,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集體教育、成人教育和公民教育,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全人的發展,培養符合國家意識形態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

由此完整的學校教育除涉及國家各類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及其相應檢測這一智育目標外,還包括晨會升國旗、開主題班會、出操、上體育課、做眼保健操和愛心義賣等顯性活動,以及滲透其中的國家民族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健康衛生教育和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在內的各種公民教育等等。

校外培訓機構是商業行為的企業,它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產品,除了短期的考試分數外,它無所謂長期的德育和公民教育;它以賺錢和盈利為唯一直接目的,沒有賺錢,沒有盈利,校外培訓機構不會開班,更不會存在,而且它還“勢利眼”,“嫌貧愛富”,只對有錢人開放,任何人不交錢的人都不能免費上。所有這些顯然說明校外培訓機構與承擔國家使命和履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的公辦中小學教育是截然不同的。

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北京大學西校門

校外培訓機構能取代公辦中小學教育嗎?

北京大學“一塔湖圖”

四、公辦中小學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古往今來,學校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始終是傳承人類文明和促進國家民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的文件把單純的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當成為傳承人類文明促進國家民族存在發展的基礎。

環顧當今世界各國,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產品的各類校外培訓機構都不可能起到現存大學和中小學教育這樣的任務。大學因大學教授等科研人員以及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學習場所,不僅是繼承、傳承人類文明的正規場所,也是培養人才和知識創新的正規場所。

公辦中小學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等教育,也因完善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體系,肩負著傳統的“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功能,承擔著新時期傳承人類文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國家合格公民的職責。

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健全聯控聯保機制,精準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政策,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穩步推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學校堅持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辦學行為、隊伍建設、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學生髮展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堅持和完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建立監測平臺,定期發佈監測報告。(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假如承擔國家公共職能的公辦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不存在了,那麼國家教育公平的“基石”也將不復存在。假如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取代了公辦中小學教育,那麼提高國民素養的教育將淪為金錢和利益驅使下的奴婢,必然會導致有錢的家庭孩子能上的起學,而平民子弟也因此接受不了教育。

即便校外培訓結構存在,它也是公辦中小學教育的延伸,但公辦中小學教育始終是基礎,沒有公辦中小學教育從“0”起點打下的學習基礎,如果校外培訓機構直接從“0”起點開始教育,僅憑做各地模擬複習試卷恐怕要想立竿見影地提高交錢報班者成績也會“抓狂”的,畢竟只吃第三個饅頭而不吃第一和第二饅頭那是吃不飽的。

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大力營造義務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更好發揮義務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奠基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公辦中小學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基本的保障性教育。很難想象,一個人自出生,從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而不去接受學校教育?(即便舉辦校外培訓機構的老闆和在培訓機構上課的老師也非培訓機構本身自己生產,其教育也是國家學校教育培養的結果),這種情況不僅中國沒有,而且外國也沒有;不僅過去沒有,而且未來也不可能有。

結論:校外培訓機構與公辦中小學教育是有根本區別的,校外培訓機構以賺錢和盈利為目的,它不能取代承擔國家使命和履行國家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的公辦中小學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1月20日)。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年6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