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明朝萬曆年間蔣一葵著有《堯山堂外紀》,其中收錄了嘉靖時倭子從紹興雨中往曹娥江所賦兩首詩詞。

渺渺茫茫浪潑天,霏霏拂拂雨和煙。蒼蒼翠翠山遮寺,白白紅紅花滿川。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話傳。天連泗水水連天,煙鎖孤村村鎖煙。樹繞藤蘿蘿繞樹,川通巫峽峽通川。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此會應難難會此,傳今話古古今傳。

曹娥江是浙江錢塘江支流,發源於磐安而匯聚於上虞。嘉靖紹興倭子,時間地點人物這麼一兌,極有可能記錄的便是嘉靖倭患時襲擾浙江的倭寇遺作。疊字詞常有,疊字詩不多見,這兩首倭寇詩作被清代學者趙吉士評價為“亦甚有味”,漢學頗深。

問題是,這些冠之以倭寇之名的海賊真的是日本浪人武士麼?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倭寇圖卷,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本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倭寇圖卷,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本

自元而明,前期倭寇以真倭為主。堪合貿易結束以後禍亂東南的嘉靖倭患則頗有一些名不副實,名之以倭,夷人十一,流人十二,寧、紹十五,漳、泉、福人十九。雖概稱倭夷,其實多編戶之齊民也。說是倭寇,真倭寥寥,一多半是中國海商與沿海亡命假扮而成。

當時還有記載稱“海寇大約艘凡二百人,其諸酋長及從,並閩及吾溫臺、寧波人,間亦有徽人。而閩所當者,十之六七。所謂倭而椎髻者,特十數人而已。”可見嘉靖倭寇中真倭不過十之二三,平添羽翼罷了。大奸首惡如王直、徐海、陳東、葉麻,皆我華人,金冠龍袍,稱王海島。

套用前輩話說,假使嘉靖年間這數萬數十萬勇悍海寇盡是真倭,足可在日本爭奪天下,布武四方,何必頭鐵跑中國來撞南牆。

但是不可否認,嘉靖倭患裡面確實是有真倭存在的。所謂倭患,實在是中日海商與海賊相合流,共同為禍海疆。其中的領導者,又是以中方海商為主要成分。並且真倭真功夫,有日本武士與海賊的加入,中日海寇的戰鬥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其中的分界線便是烈表山陷落。

雙嶼港覆滅,諸海賊分散各處,各爭所長。與其他專為打家劫舍的海賊團伙很有不同,王直設法與海道衛所攀上關係,以尋求開市海貿的許可。換句話說,王直甘做官府白手套,為朝廷做事,只求默許海貿走私,走的是福建賴紅樓的路線。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盧七、沈九襲擊錢塘,浙江海道副使丁湛以“拿賊投獻始容互市”為餌命王直討賊。王直獲船十三,斬殺千餘,獻俘七人,解送定海衛。

嘉靖三十年(1551年),王直以寧波大族柴德美家丁數百人為外援,攻殺勢力最為龐大的陳思盼團伙,燒燬大船七隻,小船二十,俘虜百六十名,解送海道副使丁湛。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漳泉海賊勾引倭寇萬餘人,駕船千餘艘,自舟山、象山等登岸,流劫台州、溫州、寧波、紹興,殺掠百姓無數。王直受浙江海道託請,前往驅散敵寇,解民倒懸。

一來二去,王直團伙成了江浙沿海的海商霸主,往來海貿的船隻唯有請上五峰旗號方才暢行無阻。而浙江官府看到朱紈的下場,也明白了自身立場,在王直腐蝕之下盡數落水。眾多省市級領導幹部與王直稱兄道弟,不惜為其提供保護傘。官即是商,商即是寇,寇即是官,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經年累月,浙閩官場不健康的狀況風傳到了嘉靖皇帝耳中。嘉靖氣到不行,只有朕才能叫地方官民家家乾淨,豈容地方官民揩國家的油水,撬主義的牆角。嘉靖罷免了浙江海道副使丁湛,委派王忬為巡撫浙江兼管福、興、漳、泉軍務之都御史,再次貫徹清海禁貿的基本國策。王忬為達其功,啟用了兩員名將,一個是走馬溪之後蒙冤下獄的盧鏜,另一個就是廣東崖州參將俞大猷。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俞大猷畫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俞大猷驅舟師數千攻克烈表山。王直防備不及,匆忙突圍,只得逃亡日本五島地區,投奔松浦隆信,中日海寇至此正式合流同汙。

日方記載稱,有五峰者自大唐至平戶津,於今之印山舊址建唐式宅而居。用其所長,而大唐商船不絕於途,甚至南蠻黑船亦初泊平戶津。唐與南蠻之珍貨年年充盈,京、堺諸國商人亦云集於此,有西都之稱。

王直在平戶定居,僭號曰宋,自稱徽王,部署百官,皆有名號,三十六島倭夷受其指使。澳宋不過是一群網絡人虛構出來的架空設定,王直的徽宋才是史有明載,正統在茲 ,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居平戶的王直成為流落海外之中國私商名義上的盟主,彷彿冰與火傳說裡面被野人立為“塞外之王”的曼斯雷德。他許了眾多加盟商一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未來,就必須跨越清海禁貿這座絕境長城。

王直的政治訴求在“開海”二字,但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其實沒有太多政治野心。這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委曲求全,討好浙閩海道衛所,甘當官府鷹犬的原因所在。即便如此,他還是被大明官府狠狠擺了一道,苦心經營的巢穴兩次都被明軍搗毀。王直驚懼且憤怒於浙閩官府的背信棄義,又在加盟海商和倭寇大名的吹捧之下自我膨脹,決心以戰促和,憑藉持續的襲擾來逼迫大明更改國策,實現開放。

王直勾結真倭,大舉入寇,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濱海數千裡,同時告警。這一次海寇入侵,成為嘉靖倭患連續十多年怒海狂瀾的發軔。倭寇犯太倉、破上海、掠江陰、攻乍浦,蘇州、常熟、嘉定、松江,縱橫往來,如入無人之境,賊勢蔓延,蹂躪地方。此後經年侵襲,東南一帶竟無寧歲,所陷衛所城鄉數十百計,所掠子女衣帛數以萬計,死傷百姓數十萬計。不管王直本意如何,亂端一開,他頭上倭寇的帽子就再也摘不掉了。

嘉靖倭患的起因是朝廷禁海與私商開海的衝突。其釀成大害的成因一方面是中日海寇合流,地方土豪接應,然而更主要的因素則是明朝軍政兩道的腐朽沒落。

首先承平的日子過得久,水師軍備就凋敝得不能看了。各衛所士卒逃散,兵不滿員,糧餉匱乏,士氣傾頹。在籍軍士多老弱無能,將官多顢頇庸碌,一經接仗,聞風而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夥六七十人的倭寇流竄浙、皖、蘇三省,攻擊州縣二十餘處,橫行數千裡,殺傷四千人,死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歷時八十餘日,方才剿滅。倭寇逼近南京時,守備明軍十二萬,閉門不敢出城。幾十倭寇指城笑罵,滿城將士,寧無一個是男兒。

其次政治敗壞,無以復加,有功不能賞,狐媚偏能高升。巡撫浙江的王忬應對無策,嘉靖派了兵部尚書張經來總督軍務。張經先前在湖廣地區鎮壓叛亂很有一套,如今來到沿海,眼見衛所官兵全不能用,便申請調用鎮壓湖廣叛亂時得心應手的狼土兵,堅持狼土兵齊備以後才發動反擊。嘉靖派到浙江的祭海大臣趙文華催促出兵不果,上書彈劾張經養寇糜餉。朝中嚴嵩一黨趁機窮治,雖然張經於王江涇一戰斬首一千九百餘,剿倭大勝,還是被嘉靖處死,天下冤之。張經死後,狼土兵作亂江浙,官軍解體,徵兵天下而賊寇愈發熾張。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浙直總督胡宗憲走馬上任。胡總督是史上有名的貪官佞臣,其攀附嚴黨,吞沒餉銀,生活腐化,涉黑涉惡。然而他也是大明少有的能吏。其之所長體現在自從朱紈禁海以後,沿海地方終於有了一位腳踏實地,認清現狀的省部級高官。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明人繪《胡宗憲五十歲壽辰像》

胡宗憲明白以大明軍事力量剿滅海寇已是mission impossible,惟有撫剿並舉,招撫為先才有希望平息倭患。他之前將王直老母妻兒從獄中釋放,加以厚待,然後派蔣洲、陳可願用市舶司的名義赴日聯絡王直。王直當時因為貿易中斷而戰禍連結,手下各路海商頗有怨言,日子很不好過,於是回覆稱願意協助官府擒剿海賊,“惟中國所命,但要通貨互市”。兩邊郎有情,妾有意,眼看就要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成功牽手。

此時海寇團伙裡面另外幾支勢力雄厚的匪賊徐海、陳東、葉麻結夥來襲。海賊萬餘人圍攻浙江桐鄉,巡撫阮鶚坐困孤城,倉皇泣涕,拼命寫信給胡宗憲,讓他看在黨國的份上,救桐鄉於水火。胡宗憲手中只有三千兵,皆孱弱不堪用,還要看守省城杭州,無奈之下只得回覆阮鶚說,為黨國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請巡撫恪盡職守,鞠躬盡瘁。

恰好王直義子毛海峰護送陳可願歸國,胡宗憲給徐海送信稱已和王直達成和議,勸他投降。徐海信以為真,自桐鄉撤圍,逃歸海上。這以後胡宗憲巧妙離間徐海等人以致群寇火併。等到徐海孤立無援之際,官軍齊集,發動總攻,消滅了徐海集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九月,王直禁不住胡宗憲的反覆勸誘,率領艦隊抵達舟山岑港,而後上岸前來談判。胡宗憲與王直相談甚歡,起初想要招攬這位海賊王為我所用,怎奈嘉靖詔曰王直乃倭寇元兇,罪無可赦,胡宗憲只得擒拿王直下獄。捉捕王直時,他硬頂著不肯跪地認罪,大呼:“吾何罪!吾何罪!死我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王直義子毛海峰聽聞消息,誅殺官府人質夏正,率領群寇南下福建,來回攻掠之後返回舟山固守,後來在俞大猷、戚繼光圍攻之下滅亡。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王直被斬首於杭州城官巷口,死前與其子相抱而哭,將一支金簪交給兒子嘆息說:“不意典刑茲土!”到死都自覺無罪於中國。只是他這番言語若是說給浙閩兩省頻繁遭受倭患荼毒的百姓,怕是白白叫人切齒憤恨罷。

王直死後,眾多海商海寇沒了連結的盟主,又對開海行貿的願景丟了信心,於是喪心病狂,一味殺戮,倭患越發嚴重。好在明朝將領當中湧現出了抗倭名將戚繼光。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戚繼光畫像

戚繼光原是山東防倭都指揮參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胡宗憲調到浙江,簡拔為寧紹臺三府參將。這已是倭患後期,徐海剛剛滅亡,浪蕩在中國沿海的眾多真倭走投無路,亡命之餘殺傷尤其勇悍。戚繼光被手下的浙江衛所兵一坑再坑,好幾次險些丟掉性命,他總結剿倭不力的原因在於“兵無節制,卒鮮經練,士心不附,軍令不知”。戚繼光上書胡宗憲請求編練新軍,胡總督給了他三千兵額,足糧足餉,任其募兵重練。戚繼光招募鄉勇,苦練鴛鴦陣法,用以剋制真倭刀技。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義烏礦工械鬥,參與村戰的毆鬥人員高達三萬人,死傷兩千五百餘。親眼目睹戰況的戚繼光大受震動,對俞大猷說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於是親自徵召四千義烏兵,正式打造成後世聞名天下的“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1561年),兩萬倭寇攻擊浙江,目標台州。戚家軍與之惡戰,倭寇傷亡過千,全軍潰散,戚家軍戰損僅有三人。之後連戰連捷,掃淨浙江倭患。倭寇南下劫掠,六千戚家軍往援福建。俞大猷、戚繼光、劉顯三路明軍負草填泥,收復橫嶼、福清等多處倭寇據點,轉戰大半年,多有勝績。

其後幾年,明朝抗倭部隊與倭寇在福建廣東兩地來回拉鋸,明軍屢勝而倭寇屢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最後的倭寇首領吳平集船百餘艘,浮海竄入南澳,築寨於深澳之東。第二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戚繼光、劉顯、湯克寬率兵三萬會剿南澳島。吳平兵敗逃亡安南,於安南再遭明軍擊潰之後投水自盡。此後中國沿海之賊基本蕩盡,殘餘倭寇一部分在吳平部屬林道乾帶領下攻佔馬來半島北大年,定居暹羅。一部分在林鳳帶領下進攻呂宋馬尼拉,最後被大明與西班牙聯手絞殺潰敗。

彼岸花開:海商之王,倭寇之首(下)

倭寇圖卷,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本

軍事手段固然有效瓦解了沿海倭寇,真正釜底抽薪的還是大明王朝的隆慶展海。嘉靖去世以後,明穆宗朱載坖調整國策,解除海禁,開放包括廈門在內的漳州港口,允許大明子民赴海外貿易,民間私商海貿得到朝廷事實上的承認,國家重現改革開放之宏圖偉世。垂垂朽矣的大明王朝由此續命七十餘年。

王直雖死,開海不滅。

寫完嘉靖倭患這一章節,作者其實十分踟躕。該如何評價王直,海商焉,倭寇焉?

從王直勾結外敵,襲擾故國的行為來看,其罪行深重,無可赦免。但是他開海貿易的主張卻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正確方向。

偶爾也會假想,倘若明朝早早改變鎖國政策,全面接受開海,王直是否會成為中國的哥倫布、達伽馬,首航新世界?

大明是否能夠避免八旗入關,山河糜爛的悲慘結局?

中國的海商有朝一日是否能夠在西方海岸上架起幾個大炮就霸佔一個國家?

維多利亞女王是否會頒佈詔書曰:量英倫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想想而已。斯人已死,走向平行宇宙的量子通道就此徹底坍塌,再不能夠給世人以回望的機會。

(第五十八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