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前言

眾所周知,鄭氏集團是當時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海商集團。海商重功利、輕名節,往往在關鍵時刻舍名節而取功利。海商集團的代表人物鄭芝龍。為了個人利益擁立隆武,但在隆武危亡時卻見死不救,叛隆武而降清。對於他有恩的人尚且如此。對待其他人可想而知。縱觀鄭氏集團、 他們中間不少將領為名利而經常搖擺於滿清和南明之間。時而降清反明。時而反清復明。充分表現了海商集團的不堅定性和重名利的思想。

鄭成功斷斷不會僅是為了取名節,而沒有別的目的收復臺灣。更何況鄭氏誨商集團與荷 蘭有著貿易關係,而且臺灣的荷蘭疥民當局每年 向鄭成功納貢。便鄭氏集團獲利非少。荷蘭殖民者雖住臺灣實行苛酷統治。使臺灣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但遠在金廈的鄭氏集團卻沒有切膚之痛。

鄭成功如果沒有其他企圖,是不會冒險渡海東征的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臺灣是鄭芝龍租借給荷蘭的

由丁鄭氏海商隼團是期從爭海上貿易,與外國人關係密切;而且海上有向外發展的要求,國家的觀念相對較為淡薄,排外性不象封建 士大夫那樣強烈。鄭成功住襲取南京失敗,清兵趁機四而堪攻的危急情況下,曾向日本借兵。倭宼自明初以來,一直在中國東南沿海燒殺擄 掠。為非作歹,給中國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早已聲名狼藉。雖然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他又岀生於日本,本人帶有部分日本血統,但他自認是中國人,那日本見應觀為外邦。成功讀詩書,深知借異族、外邦之兵雖能暫解燃眉之急, 但這種引狼入室的辦法為禍卻非淺。

此外,鄭成功明知道日本每垂涎中國但他仍向日本借兵,反映出鄭成功的排外性不是很強烈。試想具有這種思想傾向的鄭成功,怎麼會不抱別的企圖,而僅是為了名節,就冒大風險去驅逐荷蘭殖民者呢?何況,臺灣本來是其父鄭芝龍租給荷蘭殖民者的。

為何多年按兵不動

事實上,鄭成功知荷蘭殖民者在臺灣實行殘酷統治,但仍繼續與他們進行貿易。只是在遭到其避難的情況下,曾經中斷過一段時期,後由 於其向成功納貢,成功又恢復了貿易關係。愛名利的鄭成功,不會沒有別的目的而跨海遠征對臺用兵的。鄭成功提出復臺之議已是順治十七年(1660)六月,此時荷夷統治臺灣已幾十年,鄭成功早就擁有雄厚的實力。足以收復臺灣。為何至此時才議取臺灣呢? 因此,認為鄭成功收復臺灣的主觀動機是為了驅逐荷夷。收復中國領土的說法,在事實上是站不住腳的。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鄭成功復古的士觀動機

既非為了把臺灣作為 抗清的基地;也不是為炯逐荷夷,收復中國的領 土。那麼,他的動機只有一個:要佔其地,治其民,割據一隅,目立一方,然後等待機會。徐圖大舉,建立全國性的鄭氏統一政權。根據有二:1、鄭成功不擁立南明宗室為皇帝,為以後自立作好準備。

為抗清各派所承認的弘光朝廷敗亡後。各地地主階級武裝聲團為了加強本集團在政治上的聲勢和擴大抗清力就的影響,都爭先擁立明宗室 為臭帝,先後出址了魯王、桂王和紹武幾個政權。這些政很有的同時出現,有的前後相繼。但這些集團為了令所謂"正統",形同水火。 互相攻訐,甚至血肉相殘。而且,在 同一個集團內部,各派為了爭奪對皇帝的控制權 而互相殘餘。因為在他們看來,控制了皇帝便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能夠提內他們的政治地位。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鄭成功在一直為他新尊奉的永曆帝敗亡後,本該再立新的明帝。但成 功則仍尊永曆為正朔,發展到此時此地,全國規模的抗清鬥爭已經扯後失敗,清廷的統治日酋穩固。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再立一新室帝無疑沒有多大的現實作用。但鄭成功既然尊明正朔,明室帝是一而抗清的旗幟,鄭成功無論如何 都該再立一個明監國。當時寧王、魯王等諸宗室鹹在金廈,而成功卻該立未立。 這是因為,具有深遠政治眼光的鄭成功看到,明宗室已經是扶不超的爛泥境,再立一個明皇帝不但起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作用,反而會礙礙腳。此時,在川東一帯抗淸的郝搖旗、李來亨已不成氣侯,李定國已經失敗。抗清影響最大的是鄭成功,那無話可說。 一旦他抗清取得勝利,便可順理成章地登上天子的寶座。如果他再立一個明帝,等到他反清勝利時,鄭成功要稱帝,必定要廢除已立的明帝。這就與他一貫打君的抗清保明的旗號未免相名不正,言不順。可能被人視為亂臣加以討伐,為與自己爭權奪利的對手所利用, 這無疑是給自己製造麻煩。因此,鄭成功不會再立一個明帝。

  • 鄭成功早就把臺灣作為自立的基地;復臺後,準備在此自立

鄭成功要自立,必須要有一個鞏固的基地。 鄭成功主要的基地是金廈兩島,但長居金廈並非長久之計。鄭成功南下勤王,金廈被襲破,多年的積蓄被擄掠一空,使他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和鞏固根據地的重要性,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鄭成功進攻南京。但由於輕敵而失敗。既然大陸上的基地得不到,他便從海上著眼。所以鄭成功在順治十七年(1660)議取臺灣。何斌獻圖後,於順治十八年(1661)三月揮師東進。

成功出身於商人官僚家庭,本人又是海商集團的首領。必然代表荷海上商業資本的利益。海上商業資本足從封建經濟中分離出來的新興力盤。 一方面。海上商業資本本身積扱要求向外發展, 另一方面又受到封建政府的種種壓制。在紛紜複雜的鬥爭中,它形成了一種本能要求獨立的性格。要維持海上霸業首先要求能夠獨立發展其經濟;其次反映政治上來,就是要求建立其獨立的政權。鄭成功比於具階級出身和階級地位,使他難以超越其階級的侷限,從而決定了他代表著 這股有獨立傾向海上霸業資本的勢力,從經濟上的獨立發展到要求政治上的獨立。這是鄭成功要求自立的階吸根滅。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其 實,抗清和復明是一個層次的問題,抗清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至於其口的是否復明則是另外一回事了・當時由於清兵入關,矛盾尖銳,華夏族地主階級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捉出了較為符合 人民願望的。反清復明"的口號。但是,口號人人都會喊。關鍵在於門號的實質是什麼?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這個口號要迢求什麼樣的目的。假如把他們的口號和說辭。簡單地歸結為他們的目的,就未免失之偏頗了,事實上,參加反清鬥爭 的人員成份複雜,派別眾多;政治眼光的鄭成 功看到。驟然打出自立的旗號,割據一方,必然招致兩方的攻擊。況且,自身實力不足,過早聚 露目標,會使自己孤立無援,難免為南明或者滿清政權所吞併。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因此,為了使自己能站穩腳跟, 必須暫時歸附於兩大集團中的一方,然後等待機 會,徐圖大舉。山於淸兵入關後,到處燒搶掠, 實行圈地、剃髮和遷界等野曲、落後的民族壓迫 政策。遭到了華夏族地壬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軒遍反 抗。當時,反清成為一而民族鬥爭的旗幟。同時,滿清的政策也擁害了鄭氏集團的利益。 基於以 上這些考慮,鄭成功選擇了南明一方,投身到反清鬥爭的洪流中。

歷史深思: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嗎?

結語

由於鄭成功是抱著自立的目的參加反清鬥爭鬥所以他在抗清鬥爭中既不堅定,又不徹底。挑起反清大旗後。鄭 成功捨近求遠,不金咎期而置尊永曆,但又不讓 其染指自己的內政;既要抗清,又不願象李定國那樣背上南明政權的包狀,戒為清廷的主攻對象;他即與清廷進行軍事對抗,但又與清廷勾勾搭搭……・這些卑例在鄭成功一生中是很多的。

鄭成功在抗清鬥爭中,王要把耕力放在從事內部 的兼併和與滿清談判上。擁兵割據於金廈,保存 自己的實力,坐視南明與滿淸兩虎相鬥,互相削弱,自己收“漁人之利"。即便在清兵進犯之時, 鄭成功一方面堅決抵抗,另一方面又沒有主動向 清廷出擊,更多地牽制清軍,減輕李定國所承受 的軍事壓力。只是把自已的勢力龜縮於金廈及東 南沿海地區,對李定國多次相約會師敷衍了事, 持消極態度。

參考文獻

《南明史 之鄭成功傳》

《清宮秘聞錄》

《明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