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齊湣王血的教訓:自我膨脹要不得

《孫子兵法》裡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們現代人也常說,認識別人很難,認識自己更難。無論古今,自我定位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像俗話說的,有多大碗,吃多少飯。一個人要是認不清自我,就要犯錯誤了。

讀《資治通鑑》,戰國時期的宋康王和齊湣王就用自己親身經歷為我們驗證了這一觀點。

戰國時候,宋國是一個小國,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一般來說,這樣的國家總是以保全自己為第一位,很少會有更大的野心和想法。但是,到了宋康王時候,卻產生了以小吞大、稱霸天下的意圖。

宋康王、齊湣王血的教訓:自我膨脹要不得

戰國形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公元前286年,宋國有隻雀鳥在城牆角上生下了一隻鷂鷹。小鳥生下鷹,這本是不可能的,但古代的類似記載很多,其實除了別有用心的人故意編造之外,大多是以訛傳訛,這一次也大約不會例外。

但宋國的史官占卜之後卻說這是“吉兆”,他說:“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就是說小鳥生下了大鳥,一定可以稱霸天下。他的這一句話,激發出了宋康王潛藏已久的野心和慾望。

宋康王一高興,沒能審時度勢地想一想,就開始了稱霸天下的步伐。

你別說,他一開始還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他先起兵消滅了更為弱小的滕國,接著進攻薛國,並向東方的大國齊國動手,打敗了齊軍,佔領了五座城池。接著他向南打敗了楚國,奪取了三百多里土地,向西打敗了魏國。

這下,送康王的信心更足了,洋洋得意地以為自己一定會成為天下的霸主。為了早日成就霸業,他採取了兩項很可笑的措施。

首先,他“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他對天神射箭(射天的他不是第一個,商王武乙也曾射天),鞭打地神,砍斷社稷神的牌位用火燒掉,以此來顯示鬼神對他的服從。

在現代人看來,他能夠破除鬼神迷信,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普遍崇奉鬼神的戰國時期,他這樣做,無疑失去了很多人心。做這樣的事情,對他的統一霸業並沒有幫助。

第二件事情就更不靠譜了,他在宮裡整夜整夜的飲酒作樂,並讓宮中的人高呼萬歲。這樣,堂上的人高呼萬歲,堂下的人聽見,也不敢不呼,宮外的人聽見了也不敢不呼,整個國都的人聽見都不敢不呼。

宋康王、齊湣王血的教訓:自我膨脹要不得

宋康王長夜之飲


這可好,大晚上的,國都裡的百姓都在高呼萬歲,連覺也睡不成了。老百姓被騷擾的厲害,就私下裡稱宋康王為“桀宋”。

齊國的齊湣王看到宋國的情形,覺得時機到了,就派出大兵伐宋。宋國的百姓四散奔逃,沒有人守衛城池,宋康王只好逃到了魏國,最後死在了溫地。

認不清自我的宋康王落了個這樣的下場,慘痛的教訓就在眼前,可剛剛滅了宋國的齊湣王卻偏偏沒有看在眼裡。

他由於滅宋而得意洋洋,就想要吞併天下作天子。齊國雖然是大國,在戰國七雄裡也算是國力強盛的一個,但除開強大的秦國不說,其他能和齊國抗衡的強國也有不少,冒冒然就想統一天下,豈不是痴人說夢。

但齊湣王不管這些,他說做就做。公元前285年,齊國先向南入侵楚國,又向西入侵三晉,並想吞併二週。手下大臣一看不對,急忙勸諫,但內心已經高度膨脹的齊湣王哪裡聽得進去,他把直言進諫的兩位大臣都殺了,這下再也沒有人敢說什麼了。

宋康王、齊湣王血的教訓:自我膨脹要不得

齊湣王


燕國和齊國有仇,此時,燕國的國君燕昭王看到了機會,他和樂毅商量,暗中聯合秦、韓、魏、趙等國,謀劃伐齊。

公元前284年,燕國調集全國的軍隊,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魏、趙國的軍隊攻打齊國。齊湣王集中全國的軍隊抵抗,但吃了大敗仗,齊國大亂,齊湣王逃走,最後死在一個叫鼓裡的地方,齊國也差點被燕國所滅。

宋康王、齊湣王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自我膨脹實在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