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飲食歪說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簡而言之,其意不過是說四川土地肥腴,氣候溼潤,歲無水旱之憂,因而出產豐饒。民既殷實,當然可作國之倉稟。

四川飲食歪說

盆地之內,幾乎沒有什麼物種不可在此安家落戶,畜牧放養、農耕種植、野生物種,品類浩繁,這就為飲食所需的各種原料提供了充足的保證。

老天爺如此慷慨地為這方土地捧出了眾多的“食資源”,加之川人富足閒適的生活態度,便一步步將四川味道送上了歷史和現實食府的最高廳堂。

四川原味

一地有一味,一菜有至味,任何一種菜品的形成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原料的選擇或變化,製作的精細及偶然的靈感,外來手藝的借鑑與改造,調料的重新搭配與生產……隨便排列幾個四川名菜,如連山回鍋、東坡肘子、張飛黑牛肉、新津黃辣丁、彭州九尺鵝腸、劍門豆腐基本上都與原料的獨特不無關係,再加上各地同樣獨特的調味品,如郫縣豆瓣、閬中保寧醋、犀浦醬油,蒲江豆腐乳、新繁泡菜、漢源花椒等,匠心獨運再加各種巧合,因而才能將味道調和到最佳。

四川飲食歪說

世人都說川味就是麻辣味,不錯,四川人愛吃麻辣,但辣椒至遲是在明朝後期才由墨西哥傳入中國的,在此之前,川菜肯定不辣,為何辣椒一入川竟能引得全民喝彩?也許是氣候潤溼需添些火氣!但早年正宗的川菜中還有一系列的燒、烤、炒、煨、燉、蒸,以及湯菜,都無麻辣,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肚不白、無肘不濃,這是川菜配料的特點,開水白菜、推紗望月、銀耳鴿蛋,一聽就是聚色、香、味、營養於一身的湯菜。這段話至少說明了四川菜品不僅不止麻辣一味,而且還有鮮美可口的湯菜。

四川飲食歪說


麻辣燙

時至今日,說到川菜,不能不說麻辣。稍稍清點一下進入“中國名菜”的四川菜品,我們就發現有一大半都是帶麻辣味的:麻婆豆腐、香辣回鍋肉、菜根老罈子、老坎潑辣魚、香辣仔雞、辣子脆腸、水煮鱔段、乾煸牛肉絲……說到麻辣之甚,我們還可以以四川火鍋佐證,油麵上漂滿辣椒的紅鍋一經端出,就如同一場對舌頭承受力的考驗,但對川人來說,這似乎還不夠味,還得在沾碟中再放辣油,或乾脆要一個幹海椒碟子!當然,近年興起的紅白兩分的火鍋,也可讓食辣者不食辣者同鍋進食,算是川菜對外來客人的一種特殊照顧!

川菜的麻辣燙特點大致正是藉助於火鍋傳開的,這三個字的總結最先源於對名菜陳麻婆豆腐的描述。但真正的麻婆豆腐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非是這三個字可傳其神髓,大概也正是外地人對麻辣之味一直“耿耿於懷”,所以以訛傳訛,不但以此指稱麻婆豆腐,還推而廣之,把洋洋大觀、獨具特色的川菜也統稱為麻辣燙,更有甚者,是直接把這個斷語還強加給了四川女人,言其又白又嫩又辣又燙。當然,常吃有麻辣特色的川菜,性格中或許不可避免地加進了這種特色,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四川飲食歪說


兼容幷包

凡到成都的遊客,總會驚歎這裡的餐飲密度之高,而消費卻又最低,不錯,成都人愛吃、能吃、會吃,吃比天高,所以,無處不餐館,且吃得便宜,但照樣有滋有味。要不,怎麼體現味在四川的特色哩!

在成都,不論你來自何處,不愁找不到合於口味的家鄉菜。東南西北中,各種風味匯聚於此,因而方有天下食府美譽。從國內來說,不僅八大菜系都在此早早就安家落戶,甚至包括一些邊遠地方的菜品也能覓個正著,港、臺的餐館更是捷足先登,從國外看來,美式快餐、韓國燒烤、日式壽司、法國甜點、意大利式西餐都有不小的市場份額。

四川飲食歪說

經濟互補,文化相融。四川一下子接納了數量如此之眾的外來菜品,顯示了它通達萬物、包容天下的情懷和胸噤。外來菜品絕不僅只是給外地人而設,或是為本地人的好奇解饞,主動迎納,顯示的是積極與異域文化溝通的精神,這種互動是通過外來菜系和川菜的兼容幷包、互相借鑑、取長補短的能動作用完成的。火鍋發源於重慶,開初只能燙幾種東西,一到成都,則變成了什麼都可下鍋;螃蟹本是粵菜的海鮮,但一到四川,則“川化”成了人見人愛的香辣蟹,甚至肯德基也主動推出一款情深意長的“香辣雞翅”,且加放辣椒包。1998年,成都還特地舉辦過一次“98挪威三文魚川菜烹飪大賽”,240名川菜廚師自帶原料,巧妙地利用川菜的一些烹飪技巧,充分組合成多樣化的口味,深得客人讚賞。

四川口味的兼收幷蓄除了表現在傳統名小吃之外,也反應在一大批新式名小吃的興起,串串香、鋪蓋面、冒菜、火鍋粉、燒烤正大行其道,深得群眾喜愛。

在成都這個萬國食府之中,川菜如何在新的形勢下適時調整,以期更好地為南來北往的客人以及日蓋追求多樣化口味的川人服務,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川人正在努力創新,以巴國布衣、銀杏酒樓為代表的新式川菜打出了服務天下的旗幟。在成都,新式川菜名聲鵲起,在京城,皇城老媽、譚魚頭、金山城火鍋,更是燒紅了北京飲食市場。巴國布衣更是一枝獨秀,名動京師……只有出去,走到天涯海角,才能有更多的拓展,有更多的交流和改良自己的機會,飲食,早已成了人類文明共同的一部分。

川菜以它獨具特色的魅力為世人所青睞,但願它一路走好,走到尋常百姓家,就像川菜中最普通的泡菜--泡菜正是明未清初至四川的移民發明的,它是聯結川人的紐帶,也是讓我們反覆咀味“我們從哪裡來?我是誰?要到哪裡去?”這樣一個人類永恆題的“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