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2015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迎来成立五周年。

5年间,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9.4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6.1倍和9.3倍;税收年均增长45.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进出口年均增长12.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

5年间,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15批410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38.3%,推动自贸区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五年弹指之间,从“跟着走”到“领着跑”,福建自贸区逐步发展成为开放创新“试验田”、福建经济发展“新高地”。

谋新求变,勇立潮头,福建自贸试验区扬帆乘风起。

谋新:勇担开放创新“试验田”

今年一季度,福建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7.9%;企业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长7.7倍;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运班次增长153%。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数据逆势“突围”,一方面得益于福建自贸试验区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贸区外商投资环境开放的“底气”。

自成立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清单之外领域从审批改为备案、直至目前取消备案,实行内外资平等。

木秀成林,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的示范效应显著。在国务院及五部委发文集中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四批72项试点经验中,福建报送了28项,占39%,走在全国前列。

制度创新并非“纸上谈兵”,而在实践中“见真章”。从1.0版本、2.0版本,到3.0版本,福建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通110项服务功能,联通43个部门。服务企业6万多家,日单证处理量突破100万票,每年为企业节约开支300多亿元。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依托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进出境船舶的通关流程由串联模式改为并联模式,企业可同时向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管理单位申请办理船舶出入境相关业务,大幅提高了申报效率,福建省船舶进境时间从原来36小时减少至2.5小时,出境时间从原来36小时减少至0.5小时;船舶进出境申报数据从1113项减少至371项,重复申报项目减少约67%。同时,自贸区推出“两步申报”“先放行、后改单”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率先实施口岸降本增效改革,全省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3.02小时、3.12小时,分别比2017年压缩70%、84.8%。

在推进商事制度全流程改革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注册改革,由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上加载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税务和质监部门不再另行赋码和发证。企业开办环节从7个压缩至2个,时间从10.8个工作日压缩至2.5个工作日,最快可当日办结。

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简化了企业办理证照流程和材料,成为全国实施“一照一码”的范本,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近年来,福建省进一步把相关信息整合到营业执照上,目前已实现“31证合一”。

思通:争当对台开放“前沿地”

2019年2月24日,满载高雄农渔产品的台北快轮经过9小时航行顺利在平潭港区靠岸,标志着高雄到平潭海上货运直航进入常态化运营。

立足区位优势和自贸区制度优势,福建自贸试验区相继开辟了“平潭—高雄”“马尾—马祖—台北”等多条航线,并采信台湾检验结果,实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等便利化措施。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随着“丽娜轮”缓缓驶离平潭澳前客运码头,全国首票快件由平潭出发漂洋过海赴台,平潭对台海运快件正式运营。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水上通道与陆路通道“双管齐下”。以中欧(厦门)班列为主的台闽欧班列,是我国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开出的国际班列,目前已开通直达欧洲铁路固定路线6条,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并与香港、台湾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海铁联运,实现“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截至今年3月,班列已累计发运706列。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台闽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开通6条线路,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除了贸易便利化,自贸试验区率先对台产业开放了电信、旅游、建筑、医疗、金融等50多个服务领域,先后引进台资独资演艺经纪公司、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等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至2020年3月,累计新增台资企业2520家,合同台资67.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40.9%、43.4%。

同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及对台交流合作的“窗口”作用,先后设立了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平潭台湾创业园等13个创新创业创造基地,为台胞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两岸同胞交流与合作。目前,两岸“三创”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台胞台企到自贸试验区就业创业,已累计入驻企业2600多家,其中台企600多家、台胞2500多人,在闽实训台湾青年超过2.6万人次。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向台胞胡乃文颁发全国首张“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采信证明”。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自贸区打出政策“组合拳”,确保台胞参加社保、购房、购票等享受同等待遇。福建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地区职称。设立13个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累计吸引台企610多家、台胞2500多人入驻。

求变:敢做新兴业态“孵化器”

2017年9月,马尾基金小镇正式揭牌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马尾基金小镇已集聚10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245支公司型、合伙型私募基金,基金管理规模1536亿元,占全省六成以上,累计纳税2.6亿元,成为福建省管理私募基金规模最大的区域。

马尾基金小镇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源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将基金产业发展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出基金企业登记管理新方案、构建精准对接的私募基金生态圈、建立全方位扶持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完善的配套设施等5大举措,推动基金集聚,服务实体经济。

新经济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自贸区以平台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孵化器”,将产业做大做强。福建自贸区有力促进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做大流量,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2019年,厦门口岸进口酒2.2亿升,位居全国第二。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位于福州片区的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是福建省唯一、国内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福州自贸片区通过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服务机制、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开放实验室、强化项目管理运营等举措,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现已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链布局,认定物联网企业156家,集聚了新大陆等上市企业19家、上市后备企业近40家。2019年,福州物联网产值达600亿元,增长20%。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厦门片区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福建省商务厅供图

而厦门自贸区通过争取降低航材关税税率、创新维修监管模式、率先开展航空维修产业人才职称评价改革等举措,推动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发展。基地现已聚集太古、新科宇航等16家知名专业航空服务企业,形成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发动机、航空电气及零部件维修、制造和培训为辅助的产业格局,2019年产值138.6亿元,约占国内航空维修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其中超过80%业务来自于境外,是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福建自贸试验区将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进一步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合作的示范区、面向海丝开放合作的新高地。”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奋进正当时。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扬帆乘风起,奋进正当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