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結合村是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汪洞鄉唯一的“十二五”時期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的貧困村。距鄉政府所在地10.3公里,距融水縣城101.3公里,全村轄2個自然屯6個村民小組,侗族佔99%,共有357戶1362人。其中勞動力782人,人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的立卡在冊貧困人口509人。經濟發展嚴重滯後,群眾文化水平低,多數是小學初中文化,甚至不識字,思想觀念比臨近的壯族村落後10年,生活條件差。

結合村存在著嚴重的“六多一少”現象,表現為:留守老人多,全村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尋找生活出路;留守兒童多,全村兩所小學,兩所幼兒園共有90多名學生,還不含二年級以上在汪洞小學上學的學生;殘疾人多,全村有殘疾證的殘疾人38名,還不含長期生病喪失勞動能力的病人;光棍漢多,全村光棍漢達到60多人;單親家庭多,全村有20多名家庭老婆因貧窮逃離家庭,留下年幼缺失母愛的孩子;矛盾糾紛多,村內以及與周邊三個鄉鎮都存在山林土地糾紛。“一少”:全村的治富帶頭人少。

結合村的第一書記們

黃震宇 市司法局派駐結合村首任第一書記 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掛職柳州市融水縣汪洞鄉黨委副書記、汪洞鄉結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13年考核優秀,期間被廣西區黨委組織部評為“2013年自治區新農村建設優秀指導員”。

杜 秦 市司法局派駐結合村第二任第一書記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掛職汪洞鄉黨委副書記、任融水縣“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汪洞鄉工作分隊分隊長、汪洞鄉結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黃海俊 市司法局派駐結合村第三任第一書記 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掛職融水縣汪洞鄉黨委副書記、融水縣“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分隊分隊長、汪洞鄉結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16-2017年度被融水縣委組織部評為“優秀工作隊員”。

劉建川 市司法局派駐結合村第四任第一書記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掛職融水縣汪洞鄉結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18、2019連續2年年度考核優秀。2019年,被評為柳州市“百佳工作隊員“。


來自機關的羞澀小夥

“黃書記!真的是你回來了!” ——村民看見再次帶領律所進村捐贈物資的黃震宇,立馬來了個熱烈的擁抱。

青山、綠水、民風樸實——這是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地少、林少、基礎設施差、觀念保守。經組織選派,2012年4月,黃震宇從柳州市司法局到融水縣汪洞鄉任鄉黨委副書記、汪洞鄉結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初到結合村,面對基層工作,黃震宇這個機關成長的幹部小夥莫名的產生了一種小媳婦進婆家的羞澀感,滿志而躊躇。在縣、鄉幹部們的接納、包容與支持下,他很快適應了基層工作,並定下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的扶貧工作計劃。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定規劃、跑項目、走農戶、講政策、作動員……把困難視為磨礪,把壓力當做動力。黃震宇和扶貧隊員不等不靠,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聯繫,得到了社會多方的支持。任職期間全村項目總投資近800萬元,有效改善了結合村的基礎設施。從相關部門爭取到了結合村渡改橋項目,5公里屯級水泥道路,村級建設“六個一”工程、人畜飲水工程、通車滾水壩工程等項目落地建設,重建了村委樓,新建戲臺一座、籃球場一個,同時採取“一事一議”方式投入20萬元硬化兩個屯的巷道。

隨著“一橋一路”相繼建設完工,基層組織建設“六個一”工程開花結果,使整個結合村的基礎設施越上了一個新臺階;“美麗融水·清潔鄉村”建設讓村寨面貌煥然一新;“高山蔬菜”的種植開闢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結合村的群眾笑了,結合村的幹部笑了,黃震宇看到那一張張笑臉,心裡更是充滿了感恩和滿足。

由於工作紮實,扶貧攻堅成效明顯,黃震宇同志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評為“2013年自治區新農村建設優秀指導員”稱號。

那個戴眼鏡的瘦高個

“路修好了,再也不用擔心回家一身泥了” ——新修平整的硬化路上,村民開心地騎著摩托車出門趕集。

根據市基層辦部署,經市司法局調整,2014年4月選派杜秦接任融水汪洞鄉結合村第一書記。於是,杜秦風塵僕僕地來了。他瘦瘦的個子還戴著個眼鏡,剛一進村裡,村民們心裡可是敲起了小鼓:這是來扶貧的新書記?這瘦瘦個頭斯文讀書人形象,能吃苦嗎?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杜秦務實的作風很快打消了村民的疑慮,他與村幹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廣泛走訪村裡致富帶頭人、老黨員、老村幹、特困戶、貧困學生等不同層次的村民,開展談心活動,瞭解群眾真正想什麼、盼什麼。

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支持下,杜秦帶領工作隊完善結合村基礎設施建設。前任第一書記黃震宇2013年積極爭取的結合橋項目,2014年7月在區交通廳完成立項、12月動工,2015年7月建成、9月通車,投資248萬元。村內最後1公里爛泥道路2015年獲縣扶貧辦扶持20餘萬元完成硬化;通過“一事一議”分兩批安裝太陽能路燈共55盞覆蓋全村各屯。從縣林業局爭取到林下靈芝項目150畝,免費引進價值7.5萬元的靈芝菌棒5000棒;縣扶貧辦扶持100畝禾花鯉田埂硬化項目;從縣科技局引進250畝速生豐產杉樹免費樹苗以及免費魚苗等。引進各類捐贈(物資折價)6萬元:聯繫市律師協會捐贈250L大垃圾桶覆蓋全村各屯;匯力律師所捐贈汪洞鄉中心小學1萬元,並資助全鄉23名貧困生每人1千元;引進“福彩情”愛心助學公益基金4千元資助村裡2名貧困高中生;兩批愛心人士捐贈村小學愛心文具、體育用品、慰問貧困生物品價值6500元;魚峰集團捐贈20噸水泥、市司法局支援運費建設村籃球場擋土牆等。

愛管事的黃書記

“黃書記,你這樣講我舒服多了,我信你”。---農村的矛盾由於歷史原因比較複雜,溝通交流後,村民願意接受黃海俊的調解。

長期在市級機關單位工作,而今接任第三棒的結合村第一書記黃海俊深知自己的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駐村後,他努力學習農業知識,不斷補充自己的基層工作經驗,“多交流、勤溝通”就是他的六字真言。

2016年的結合村經過兩任第一書記的聯手打造,已全部通水通電通路通廣電網絡,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以杉木為主,經濟來源多為木材和外出務工。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經過深入走訪瞭解民情,黃海俊深深感覺到,團結起來才能專心搞生產致富。朝著問題走,迎著困難上。他主動深入到涉及群眾切實利益、矛盾糾紛較為集中的林地、土地、道路硬化等涉及產權問題的糾紛中去,積極的化解這些因群眾誤解而產生的不穩定因素,駐村期間參與處理調解群眾糾紛25起。

他把群眾得實惠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爭取外援。任職期間共爭取到各種項目資金64.7萬元,各種捐款6.1萬元,捐贈物資摺合款4.16萬元,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72戶,落實到戶資金38.76萬元,組織修建村部寨門、村委宣傳欄、文化活動中心擋土牆、各種水毀道路修復、休閒亭、“七個一”工程、堯秀屯亮化工程、兒童家園、加層擴建了村委綜合樓三層等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結合村的貧困發生率已由2013年建檔立卡時的33.83%降至2017年底的1.2%。2018年1月,結合村通過自治區脫貧摘帽“四合一”檢查驗收,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您別走,建川書記!

草感地恩,方得其鬱蔥;花感雨恩,方得其豔麗;己感彼恩,方得壯大!感恩,感恩!在這兩年我們結合人民感謝有您的同(陪)伴,至今百般不捨,辛苦了,劉書記。——何源剛 留筆敬上


夜黑星疏,我偷偷地翻看了你的賬單……

結合村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艱鉅

你經常隔兩個星期回家一次

當同事們問起我多久沒有見到你時

我說我們倆屬於“半月談”的好對象……

每個月見面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

每一次你都跟我如實“彙報”村裡面的情況

哪家的房子要申請危舊房改造指標了

你一共走了多少戶了……


這是2020年身為妻子的周豔嫵給丈夫劉建川的一封信。劉建川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熱淚盈眶,又努力忍住。

2018年2月,劉建川帶著一腔熱血開始了他作為結合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履程。此時有貧困戶10戶17人,動態管理新增1戶7人。“小康路上,不能讓一個人掉隊”這句話牢牢印記在劉建川的心裡,腦海裡。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只有發展幾個支柱產業,才能使結合村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才能使農民擺脫低廉的勞動力,實現增產增收。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發展特色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難題,劉建川經過調研發現之前發展的產業都是虧損的,村兩委班子都不贊成發展產業,怎麼辦?不發展產業又不能把國家產業扶貧的政策落實到位,貧困戶得不到政策的紅利。明知要虧,也要幹,他暗下決心,迎難而上。他組織召開了產業脫貧的政策宣講會,動員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他多次找村兩委幹部談心,強調村兩委幹部在脫貧攻堅中要擔當政治責任,統一思想。他多次與鄉政府有關部門彙報協調,化解他們對結合村幹部帶頭髮展產業能力的擔憂。他又到後盾單位進行遊說,尋求對產業進行支持。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他的強力推動下,促成了2個產業項目的建成,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結合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黑木耳1萬棒,帶動貧困戶6戶18人;結合村村民合作社養牛項目養牛32頭,帶動貧困戶16戶56人。項目建成後柳州律師協會決定資助16900元,築巢引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由於結合村屬於邊遠山區,消息閉塞,為了能夠使結合產的黑木耳賣個好價錢,他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跑,組織開展“愛心幫扶、訂單扶貧”活動,幫助銷售黑木耳等農產品5萬多元。通過他紮實細緻的工作,2018年結合村產業發展獲獎勵補貼率達到70%以上,為每戶貧困戶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4萬多元,達到9萬元。2019年結合養豬產業遭遇非洲豬瘟重創,他到處奔走呼籲。最後他決定要通過群眾自身努力來發展產業,轉變觀念,從伸手要到動員群眾自己幹,群眾養雞養鴨5000多隻,探索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迎難而上,越是艱險越向前,兩年脫貧攻堅衝刺,結合村各項工作都實現了突破和超越。2019年底結合村貧困戶從122戶502人降至4戶5人,貧困發生率從33.83%降至0.34%,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人均穩定年純收入從不到3500元提高到10728.23元,危房改造也將在今年4月底全部完工,提前2個月完成任務。鞏固了脫貧攻堅的成果,提升了脫貧質量,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組織聯絡捐款捐物,春節、六一和重陽節開展慰問活動,為住院村民籌集醫藥費、資助家庭困難學生8人、設立教育獎勵基金……劉建川忙碌著村裡的大事小事,作為第一書記,他是駐村時間最長、迎接檢查最多、工作任務最重、工作難度最大的第一書記。駐村的日子劉建川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小家,妻子偶爾看到了保存在電腦中村裡的各種幫扶開展情況記錄,深受感動,寫下了開頭情深義重的那封信。

2020年的4月,劉建川任期已滿,結合村民的“建川書記”要離開結合村了。不捨的村民一遍又一遍地問:“建川書記,你還回來的吧?”“建川書記,別走啦。結合村也是你的家!”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結合村黨支部的第一書記

結合村鋪著水泥的硬化路旁,建川書記帶領新種的三角梅開在料峭的早春,綻放光華。這裡曾是窮鄉僻壤,久困於窮,冀以小康。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這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前赴後繼的百年拼搏。結合村的第一書記們以夢想為引領,用精神做路標,用汗水為百姓闖出了幸福的新天地。

四月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夢圓之處,將開出下一個花季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