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一個邏輯學家不需要親眼見到或聽過大西洋或尼亞加拉大瀑布,他從一滴水中就能推測出它們存在的可能性。---柯南·道爾

邏輯學作為一個寬廣、深奧的領域,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很玄妙的學問。我們對那些邏輯縝密的人,羨慕敬仰的同時,也總是盼望著能像他們一樣,擁有“超凡”的邏輯大腦。事實上,邏輯強的人,不僅在事業上能取得不俗的成績,在生活中也往往不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比如,當我們走在超市,選購生活用品時,一位賣按摩椅的銷售人員,突然熱情地走到我們身邊,給我們推銷起了他的按摩椅。他說,這個按摩椅是某某明星代言,某某權威專家認證過的,效果很好,有利於緩解壓力、保護頸椎。而且,這個產品也得到了很多顧客的好評,銷量非常不錯,為了回饋新老顧客,現在正在打折,希望你不要錯過。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乍聽之下,我們很容易就心動了,特別是久坐的白領,保護頸椎、緩解壓力,是剛需。但是,只是“某某明星代言、某某權威專家認證、許多顧客好評”,就一定能證明這個按摩椅十分有效嗎?答案是“未必”。可是,一些人聽到了權威人士的加持、和大眾的反饋,總是很容易相信,產品的實用性。這其實在邏輯上,並不能說得通。如果你不懂邏輯學,在生活中,類似這樣的陷阱,會令你很容易落入到別人的圈套裡。

那麼,如何做才能避免掉進邏輯陷阱中呢?美國著名的邏輯學教授D·Q麥克倫尼,用一本2個小時就能讀完的《簡單的邏輯學》,來教會大家,如何成為一個有邏輯的人。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1.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缺乏邏輯,以至於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流行病,即“邏輯紊亂症候群”。可怕的是,擁有這種“病”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是“病人”,反而拼命在用自己的錯誤邏輯,影響他人和自己的生活。

作者說:錯誤推理通常會以直接作用於人情感的方式,來戰勝正確的推理。

比如,那道難倒無數男人的千古難題:“我和你媽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其實就是利用人類情感作用的邏輯問題。

假設“我”和“你媽媽”同時落水,你只能救一個,不能兩個同時都救。因為同一事物,在同一時刻下,不能既救“我”,又救“你媽媽”,否則就會產生矛盾。因為“評判假設的一個基本標準就是:命題不能違反矛盾律。”

所以,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就會糾結,因為無論先救誰,都會傷了另一個人的心。但如果,你能將這個問題,理解為邏輯問題。就會明白,其實這道題的假設,本身就一個

“虛假假設”

“我”和“你媽媽”同時落水時,如果“你”不在旁邊呢?“你”即使在旁邊,如果你不會游泳呢?“我”和“你媽媽”,如果只有冬天才會見面,根本不可能落水呢?

作者說:“如果一個論證以一個錯誤的假設開始,那麼它必將以一個錯誤的結論結束。”

也就是說,如果上面那些問題成立,那千古難題的假設,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所以,我們更沒有必要去解答一道,無論怎麼回答都是錯的問題。生活中,一些與人類情感結合在一起的“謬誤”,就像是一襲華麗的袍子,學會辨別後,才得知,原來這襲袍子,穿針引線間皆是漏洞。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2.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會不知不覺踏進邏輯的雷區,無法做個有邏輯的人呢?

《簡單的邏輯學》告訴我們:邏輯中的錯誤,可能粗心的結果,或是態度不端的產物,亦或是他們自身的某些缺陷,導致了非邏輯思維的產生。

主要的非邏輯思維有以下三種:

·懷疑論:覺得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相

·玩世不恭或盲目樂觀:前者習慣在證據不足的前提下,做出悲觀的預測;後者則恰恰相反

·眼界狹窄或不可知論:前者為了守住自己的預想,而拒絕選擇;後者永遠宣稱沒有足夠證據,去確定一個事物

擁有這樣非邏輯思維的人,常常無法客觀、敏銳地洞察生活中的小事。而要確認事物和事件的存在,邏輯縝密地去分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實地考察、認真觀察。不能聯繫事實情況,一味用錯誤的觀念,歪曲事實的人,是沒有辦法做一個邏輯強的人的。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特別要注意的是,任何事都一定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疫情期間所做的一系列操作,就脫離了實際、也缺乏了邏輯。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國武漢爆發疫情後,中國政府馬上採取措施,並通知了其它國家,為的就是幫各國爭取時間,讓各國提前做好防疫措施。然而,美國卻不以為然,沒有做任何措施。後來,美國疫情爆發、死亡人數節節攀升,美國總統特朗普又企圖將一切,甩鍋到中國的身上。

如果你懂得邏輯,就會知道,特朗普等人的言論,本身就是一種錯誤邏輯下的誤導。首先,“爆發地”不等於“發源地”,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中國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也不能因為證據不足,就隨意下定論。其次,美國完全沒有珍惜中國為各國爭取的時間,導致其沒有做好準備和防護,才會在病毒爆發時,一發不可收拾。在病毒沒有被控制之前,更是盲目樂觀地想要復工。

特朗普的錯誤邏輯,並沒有幫助他們戰勝病毒,反而給了病毒“落井下石”的機會。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3.

事實上,大到國家、企業,小到家庭、個人,都該有正確的邏輯,才能幫自己搶佔先機。那麼,想要學會邏輯,就要先明白邏輯的四個原理。

·同一律:一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它什麼事物

比如,蘋果就是蘋果,不可能是西瓜。

·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比如,小明要麼是三好生,要麼不是三好生,沒有中間的可能。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比如,發現窗外的地溼了,就說一定是下雨了,理由並不充分。而反之,因為外面下雨了,所以地才一定會溼。

·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比如,前面說過的,“你”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既救“我”,又救“你媽媽”。

理解了邏輯中的四個原理後,我們來看一個日常生活中的邏輯陷阱。看看這一次,你是否能成功避坑?

很多球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朋友一起看球時,不免會發表自己的言論。有時言論過激,就會上升成邏輯問題。

甲說:我覺得B球隊踢得真爛,這送分球都進不了

乙恰好是B球隊的球迷,便說:你行你上啊,你能比他們踢得好嗎?先看看自己,自己不行的事,別說人家踢得不好。

通常乙一說出這樣的話,甲和乙免不了一場爭論。但其實,爭來爭去毫無意義,因為從一開始乙就犯了邏輯問題。

甲只是想針對這場球賽,評論B球隊球員的技術差。可是,乙卻質問甲的球技,還讓他“你行你上”,但其實這兩者之間原本就毫無關係。因為甲就是甲,不是B球隊的球員,而甲踢得好與不好,也和這場比賽沒有任何關係。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懂得邏輯的人,也會少了不少的煩惱。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4. 寫在最後

著名邏輯學家金嶽霖曾說:“邏輯是生活中尋找並滿足願望的實際工具,沒有邏輯,我們的生活將十分沉重,以致幾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不論你想要有意還是無意,都無法脫離邏輯的“服務”。缺乏邏輯的人,總是頭腦發熱、衝動行事,而懂得邏輯的人,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企業管理方面,都能遊刃有餘。

學會邏輯就相當於拿到了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消除了邏輯障礙,可以幫你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讓我們努力學好邏輯吧。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告訴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