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编出“金箩筐”

手指在撕成条的玉米叶之间穿梭,忽上忽下,普普通通的玉米叶在一双巧手中被编成七股辫……4月23日上午,在经区桥头镇所前泊村村委大院里,经区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刘华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正在学习玉米叶编织,“可别小瞧这玉米叶,编织出来的箩筐、座垫、收纳篮等手工艺品,价格可不低。”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微信、电话指导,小组交流,自行在家制作。”刘华亭身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淑玲说,熟练的村民一天能编5、6米的玉米七股辫,从3月份到现在,他们已经制作了近200米七股辫,不但可以直接售卖,还为之后成品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玉米叶编出“金箩筐”

所前泊村是桥头镇5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486户中贫困户有97户,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2%。脱贫增收,自然是悬在每个人心头的大事。

“前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群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刘华亭说,所前泊村贫困人口多、资源少,村民及村集体收入较低并且项目可投入资金较少。自打上任第一书记以来,他脑子里每天就一件事——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村子特色。

机缘巧合的一次参会,刘华亭发现了这遍布乡村各地的玉米叶子。毫不起眼的玉米叶一般会用来烧火或者喂养牲畜。但经过一双双巧手编织成七股辫,再加工成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身价就陡然提升。刘华亭在心里盘算着,一米七股辫平均价格在10元左右,所前泊村种植玉米450余亩,桥头镇种植玉米9000多亩,再想想玉米叶的数量,他越想越激动。

刘华亭心中有了计划,先将村内耕作产生的废弃玉米叶进行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其色泽均匀、质地柔软、充满韧性的特点,制作成美观实用、绿色健康、创意独特的工艺品和玩具,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有产品,还得有销路。刘华亭上网查询关于玉米叶编织的相关内容,发动周边的亲戚朋友和同事找市场,最终得知青岛平度有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这种手工艺品,对玉米叶编织的七股辫需求量也比较大。刘华亭赶紧与厂家联系,并赶去考察,“市场有了,咱这事就基本定了。”

2019年10月16日,所前泊村“巾园巧织”创业项目正式启动,平度厂家派了专人赶过来为第一期学员进行培训,同时,经区宣传部投入8万元,完成80平方米库房修缮提升工程,收集了1000多公斤原材料。

今年56岁的孙忠连,前几年患病,这两年身体基本恢复,是第一期参与培训的学员,如今在村委会议室里为大家讲解七股辫编织的技巧,“不影响平时的营生,还能增收,这买卖太划算了。”学草编的妇女越来越多,孙忠连的想法也从过好自家的日子,变成了带动更多姐妹走上致富路。

“我们现在正在组织二期培训。”刘华亭说,农闲时间大量劳动力闲置,通过七股辫编织,先让大家见到经济效益,慢慢地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还不耽误农活儿,大家会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张宇 宋双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