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今天一早起來,發現頭條的科技/數碼/手機版基本被iOS13這個話題佔滿了,畢竟iPhone11我沒錢換,難道iOS13還升級不起嗎?升級到iOS13,我的手機和iPhone11也就不差什麼了。

但絕大部分頭條作者還是混流量的老樣子,靠起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唬弄讀者,其內容就是從蘋果官網的iOS13介紹直接“粘貼”過來的。這些iOS13的升級功能,蘋果官網介紹的已經很好,圖文並茂,版式優美,根本不需要這些混流量的作者再次“咀嚼”後再“吐”給眼睛雪亮的讀者們。

但還是有些功能,流量作者是不會知曉,更不會和讀者們說的,而且蘋果也沒有特別介紹(蘋果之所以沒有特別介紹的原因,筆者將在文章的最後給大家加以分析)。

由於筆者平時工作較忙,精力有限,這裡就不面面俱到,先說一條,以後有時間會和大家暢談iOS13的更多奧秘。

好,我們正式開始。

今天先說的這項功能是什麼的?

就是從iOS13開始,iPhone正式支持U盤(或移動硬盤)了。

為什麼是“正式”支持呢?

一方面,不少讀者可能也聽說過“蘋果U盤”,但那些是第三方廠商提供的,在功能、性能以及易用性等方面都不令人滿意,我簡單說幾條這種所謂“蘋果U盤”的問題:

(1)普通U盤沒法用,需要購買專門的U盤。而這種專門的U盤讀寫能力僅相當於USB2.0,卻仗著可以在iPhone上使用賣著USB3.0U盤的價格;

(2)每種這樣的U盤,還對應著五花八門的第三方app,沒有統一的界面,且功能十分有限,即使可從U盤將文件拷貝到iPhone中,文件也被“困”在第三方app中,加上第三方廠商開發能力有限,導致“困”在第三方app的文件很多“可望而不可即”,只能看個名字而不能“用”。不能“用”的文件,還是文件嗎?

另一方面,其實蘋果之前也“並非”完全不支持U盤。下圖是蘋果推出過的一款接口轉換器。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這種轉換器一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iPhone特有的閃電充電/數據接頭(Lightning),用來插入iPhone中。另外一端如下圖所示: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USB3.0接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與iPhone一樣的閃電接口

這個閃電接口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它既可以解決連接iPhone的U盤/移動硬盤的接口供電問題,也解決了長時間使用時iPhone本身的供電問題。

如下圖所示,如果沒有這個充電接口,即使插入普通U盤,iPhone也會發出供電不足,不可以使用的警告。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我們利用這個轉換器就可以將U盤接到iPhone上了。

但為什麼我說從iOS13開始,iPhone才算“正式”支持U盤了呢?

因為在此之前,即便是利用這個轉換器接上iPhone,也只能在“照片”app上導入U盤的照片!如果U盤沒有照片,那麼iPhone就沒有任何反應。

所以上面的轉換器,本來的目的是連接相機存儲卡的讀卡器,或者直接通過相機的數據線連接相機用的!

而我們升級到iOS13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筆者親自做了測試。

這裡使用一款普通的移動固態硬盤(U盤就更沒有問題了),下圖就是利用上面介紹的蘋果閃電到USB3.0轉換器的連接實物圖(拍照水平和寫作環境較差,抱歉^^)

如前所述,紅色方框內的是需要連接iPhone充電器的。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連接好之後,我們首先在iPhone打開“文件”這個app,它相當於我們最常用的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這個app在以前我們可能不常用到,但隨著蘋果iOS功能進一步開放和擴展,可能它也會像app store那樣成為我們最常用的官方app之一。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文件”app打開之後,就可以看到U盤的卷標。筆者使用的這款硬盤的卷標是“SW-PreFile”(自己瞎起的,不必深究^^)

如果你不插入U盤,這裡僅會看到iCloud和iPhone本地文件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我們“點按”一下卷標,就會進入到U盤內部,U盤裡面的文件夾和文件一覽無餘。

我們繼續點按,就會打開文件夾。

如果是文件,iPhone會調用預設的文件讀取方法進行查看。比如,如果是視頻文件,就會直接播放,如果是文字類的文件,則會顯示內容以便用戶查看。

如果想對文件/文件夾進行其他操作,則需要“按住”一個文件或文件夾,這時iPhone就會彈出下圖這個類似於Windows右鍵菜單的東西。相應功能大家一目瞭然,我就不贅述了。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這裡筆者測試了文件拷貝。當我們點按上圖的“拷貝”菜單,就會出現下圖的界面。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這裡我們選擇拷貝到iPhone手機裡面。下圖就是拷貝過程。

大概蘋果自己也並沒有覺得用戶會拷貝大文件,所以沒有“進度條”這樣的設計,實際使用時,速度尚可,如果是平常的文檔或者小文件,不需要等待,直接“秒傳”。如果是5、6G的大文件,會出現下圖右上角“菊花”狀的等待圖標,當然,只要耐心等待幾十秒,也是可以拷貝完成的。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反過來呢?對iPhone本機的文件,我們也可以拷貝到U盤進行保存。

比如下圖,我們在相冊選中幾張照片,選擇“存儲到文件”,這時iPhone就會跳轉到“文件”app,剩下的只是我們選定U盤中的“目的”文件夾,iOS就會傳過去。如果讀者們使用過安卓手機上,想必這種操作已經十分熟悉了。

iOS13升級後才有的功能,其他人都沒告訴過你

好了,iOS13下U盤的使用就介紹到這裡。

感覺如何呢?

我想,即便是同一功能,對不同人來說,感受也是不同的。支持U盤,對一部分用戶來說,可能可有可無,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也許是“久旱逢甘霖”。所以不要輕易就說“有什麼用”“根本用不上”之類的話。我們可以代表自己,或者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但我們代表不了所有人。

有,總比沒有強。

最後,因為在本文的開頭筆者提到會在文章結尾討論一下蘋果沒有在iOS13介紹中強調可使用U盤的原因,這裡就分析幾條,從中讀者們也能看出,目前在iOS中使用U盤尚有一些侷限。

一、沒有特別介紹,因為支持的設備和磁盤格式尚不全面,連接也需要接口轉換

(一)支持USB接口供電的移動固態硬盤和U盤,但對USB接口供電的普通移動硬盤(即2.5寸筆記本硬盤+硬盤盒的組合)可能由於供電問題而不能使用(也不排除個別對USB接口供電要求低的可以使用)

(二)對自帶電源口供電的移動硬盤(如3.5寸臺式機硬盤+硬盤盒),由於筆者身邊沒有此類設備所以不敢妄下結論。但既然自帶供電,從理論上來說,應該可以使用。

(三)不支持NTFS和MacOS系統專有的磁盤格式。不過好在支持ExFAT,這樣即使有4G以上的大文件,也可以利用U盤拷貝到手機中(iPhone本身對文件大小沒有限制,這裡說的是U盤),關於這一點安卓手機也是同樣的情況。

(四)接口需要轉換帶來使用不便。

iPhone本身是Lightning接口。這種接口的通用U盤現在還沒有,市面上有的是“蘋果U盤”但讀寫能力差,而且是使用第三方app來進行讀取的,在“文件”app裡無法看到U盤。而對我們手裡普通的U盤/移動固態硬盤來說,就需要額外花錢購買轉換器,這種轉換器過去主要是用來讀取相機的USB口讀卡器的,價格不菲(蘋果官網當前售價320元人民幣),而第三方轉換器不但選擇面比較窄,而且讀寫速度和耐用性方面也比蘋果官方的轉換器要差。

那麼市場會不會專門去出Lightning接口的U盤(非第三方專有U盤)?也許會有。畢竟iPhone的保有量這麼大,專門定製的保護殼都有市場,U盤會沒有嗎?但大家心裡清楚,Lightning接口可能很快就會消亡,畢竟新款iPad Pro都已經換成了USB-C接口了。

如果這是蘋果技術不行而沒有跟進也就罷了,但這可能是蘋果有意對iPhone進行限制。實際上,蘋果是最先普及USB-C口的廠商(2015年第一款Macbook,2016年在筆記本電腦全面普及),當時很多遺老遺少覺得蘋果太激進了。結果2年後,HP、Dell包括聯想也都開始在自己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上使用該接口。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能領先其他廠商2-3年普及USB-C口,實屬不易。

而另一方面,即便是做上USB-C接口,像安卓手機那樣,也還有問題。移動固態硬盤還好說,只需要換一根USB-C接口的數據線就可以解決。而U盤呢?USB-C接口U盤尚未普及,市面上高速硬盤全部是USB接口,USB-C接口的U盤讀寫能力上還有差距。畢竟手機不可能為迎合市場專門再做一個USB口,連筆記本都已經逐步取消了這個接口,如果再做上,無疑是一種倒退。

但即便是使用轉換器的問題,在安卓手機上也存在,但現在USB-C轉USB的轉接頭廉價又好用,有的乾脆就是贈送。而蘋果官方的配件昂貴,第三方不是很多且速度和兼容性肯定都存在問題。

當然,這些都是時間問題,相信如果用戶需求很大,這個市場很快就會發展起來。畢竟,放10年前,誰也沒想到手機保護殼都能成為一個產業,甚至還能提前洩露未發佈手機的“外形”。

二、沒有特別介紹,因為“生態圈”尚未成熟

儘管“文件”app為U盤的使用提供了基本操作,但由於iOS自身系統的封閉性(同時這也是iPhone/iPad非常安全的前提,所以你很難說這是優點還是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的),app之間的聯繫以及文件的互用,不能說沒有,但尚需要更多支持。以目前為例,幾乎也只有蘋果自己的“文件”app可以正常使用U盤,而其他app,比如微軟的Office三劍客,都還沒有在UI中直接支持。

但我相信隨著iOS開始支持U盤,相應的第三方功能性app也會隨之完善。

三、沒有特別介紹,因為蘋果的風格就是如此

把iPadOS從iOS分離開,蘋果也是想讓消費者有個清晰的定位。因為隨著手機屏幕的擴大,比如iPhone的Max款現在都是6.5寸,已經接近iPad mini的7.9寸,這使得蘋果不得不考慮iPad的銷量,一個之前的例子是,iPhone出來後,原本銷量很好的iPod Touch就非常尷尬了,畢竟兩者除了是否可以打電話,就沒有其他區別。蘋果最後不得不在性能和外形上限制iPod Touch,導致到目前為止,iPod Touch的外形還維持在iPhone 5s/SE的4寸屏水平,儘管最新款的iPod Touch實際上已經達到了iPhone7的性能,但銷量和iPhone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正是基於產品定位的考慮,同樣是可以使用U盤,蘋果在iPadOS中就大肆宣傳,在iPhone上就沒有特別強調,但由於iPadOS現在畢竟還是和iOS13有大量的共享代碼,這必然導致功能上基本上一致,所以才會導致筆者想到既然iPadOS可以使用U盤,是不是iPhone也沒問題的,自己試驗一下,果然可以。

但隨著iPadOS從iOS分離,想必以後功能的差異化會更加明顯,具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