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黑天鵝:從美國和中國的保險公司對疫情的態度談起

不同國家的保險行業,是誰在HOLD?


1,

美國餐飲及相關行業受疫情影響停業,向保險公司申請營業中斷險賠償金

很多保險公司以新冠肺炎屬於除外責任,拒絕賠償

即使沒有此項除外責任的保險公司,也拒絕賠償

餐飲企業在遊說立法部門將新冠肺炎納入賠償責任,同時起訴保險公司,誓把賠款搶回來

一場保險與餐飲企業的大戰役已經拉開

2,

中國的保險企業在黨的統一領導下,主動擴展賠償責任,體現了我國的優越性

保險公司主動

開發了很多與新冠肺炎相關健康險,大力推廣甚至免費贈送,非常值得表揚

保險公司主動開發了企業復工等險種,並大力推廣,非常值得表揚

不過從行業來看,我們還是要謹慎,新冠肺炎深不可測



為什麼在災難面前,日本人和美國人都淡定的去保險公司拿他們該拿的,而中國人卻只能苦苦等待募捐?

有網友回覆說:

  • 在中國,別說營業中斷險了,購買一般財產保險的小微企業比例都極低!所以新冠在中國引起的直接賠付風險應是健康險和壽險為主,次生風險是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的違約賠付。
  • 中國是沒人買,賠款少,才慷慨。全社會都買你看保險公司這次疫情期間賠不賠
  • 夏風 國人的整體保險意識不夠
  • 么兒 在中國營業中斷險是作為財產險的附加險來買,財產險有明確的保險責任,其中不包括流行病,而且營業中斷險是在財險責任發生導致的物質損失下造成營業中斷才賠。所以就算買了也是不能賠啊。


越是發達的國家,保險制度越完善,人均擁有保單數量越多。外國人70%以上購買保險,日本人均6張保單,而中國人卻連人均0.2張保單還不到。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俗,在訂婚的時候,男方要買一張壽險保單,寫上女方的名字。


我們看一下全球主要保險市場2018年數據:

數據來源於Allianz Research


新冠病毒黑天鵝:從美國和中國的保險公司對疫情的態度談起


以上數據表明,就整個中國市場而言,保險密度和美國仍差10倍有餘。

據統計,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保險密度均已超世界平均,還是很不錯的展現。


保險行業在中國發展20多年來,已經迎來行業發展的快速階段,也面臨跨界、跨領域的傳統挑戰,顛覆式的競爭模式和不可預知的競爭對手,都在制約著保險業傳統的發展模式。


發展方式的轉型從來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而是一場由內而外的革命”。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說道,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拿出見效、管用的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靠理念轉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業的全面轉型首先要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


二是靠企業推動,增強股東的約束,讓股東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充分尊重保險行業發展和基本規律,堅決破除將保險作為融資平臺,賺快錢的認識。完善考核體系,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細化為公司的經營指標和考核指標,形成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流程再造,同時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打造和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三是靠監管的應用。在監管導向方面,要全面梳理監管制度,改變以往管理制度中隱含的規模導向,推動保險行業更加註重效益優先,提高總體指標的精細化和完備性,在管理監管方面要充分考慮粗放發展帶來的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風險,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杜絕惡性競爭,穩定經營現金流,提升監管效

四是靠科技賦能,驅動升級材料。梁濤指出,當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正在深刻影響保險行業的精細化定價、數字化分銷和智能化合保、理賠。


未來,保險行業要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的人海戰術,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的科技賦能,必須積極擁抱和接受高科技浪潮,在產品設計、流程管理、服務提升和業務拓展各個環節不斷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有效實現發展質量、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發揮好經濟的減振器和社會的穩定性功能


首先是服務國家重點、重大戰略。

由於保險行業在我國金融領域中對外開放較早,市場化程度高,且保險資金積累體量大,期限結構比較長,與我國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契合,在服務“一帶一路”的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保險業已經較好的處理了一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未來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其次是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梁濤指出,過去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海外資本,但是如今隨著本土機構投資者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以螞蟻金服、滴滴為代表的背後都有保險資金的影子。


三是發揮保險的市場化管理功能,有效參與社會的管理和資金管理。

保險業既體現為防災、提供風險保障,促進社會資本的形成,又可以通過市場化的災害救助體系用於社會經濟運行營造更穩定、更可預期的環境。


四是服務民生保障,加強人民群眾全生命週期的風險管理,同時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及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等。


保險行業在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和擔當,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應當有一定的風險判斷力。

我們每個人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鼓勵個人家庭積極參與健康行動,做好保障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