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在很多人眼裡外科與內科是採用不同治療方法的兩類臨床科室,但如果雙方精誠合作,患者將會大大獲益。

近日鄭州大學五附院肝膽外科就收治了一位病人,患者男性,62歲,1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上腹疼痛,餐後加重,伴噁心,嘔吐。行CT以及MRCP檢查提示:膽囊結石,膽囊炎,膽總管結石。傳統的外科開放手術需要開腹切除膽囊後切開膽總管取出膽總管結石,微創腹腔鏡手術腹壁切口小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取出膽囊及膽總管結石,但一樣需要切開膽管,術後一般患者需要腹壁帶“T”管,患者痛苦大,住院時間長。在於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後,肝膽外科李曉勇主任決定在手術透視下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十二指腸鏡逆行造影加膽總管取石(ERCP)”內科外科聯合手術。該聯合手術一次麻醉,內科外科手術同時進行,也就是在一次手術的過程中內科外科齊上陣採取雙鏡聯合,更徹底的一次性為患者解決本次疾患所有問題,免去患者腹壁帶“T”管的煩惱。減少住院費用的同時,大大縮短患者康復的時間。

在聯繫消化內鏡中心鄭權主任後,鄭主任對此方法大為贊同,一般情況下患者應該是先行ERCP術後情況穩定後再轉外科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而這種老方法週期長,相對費用高,患者還要克服兩次手術的心裡壓力。但是雙鏡聯合下不僅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內外聯合,專病專治,並且為病人減去了二次麻醉手術的麻煩。

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上午11時手術由鄭權主任先開始,插管,造影,取石。歷時10餘分鐘,一氣呵成,膽總管結石順利取出。鄭權主任在交代過ERCP的術後注意事項後,由肝膽外科李曉勇主任帶領的團隊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科普

膽囊結石是我國常見多發疾病。其發病率為7%-10%,其中10-17%合併有膽總管結石,且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及檢查手段的發展,其發病率在日益增加。

雙鏡聯合顯成效 輕鬆取石手法高

位於膽汁流出道主道的膽總管結石的危害比膽囊結石更大,直接堵塞膽汁流出道,造成梗阻性黃疸及感染。尤其感染,可導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但是很多患者對膽總管結石的危害認識不清,只關注膽囊結石,甚至部分患者以為可以膽囊結石打碎後排出體外。殊不知,膽囊碎石不僅無效,且容易導致膽囊內結石進入膽總管,導致嚴重後果。

膽總管結石也是急性胰腺炎常見誘發因素,結石阻塞或刺激膽總管下端括約肌,可造成膽汁流通不暢或者返流進入胰管,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即使在當下,死亡率仍可高達30%。

另外它還可引發黃疸和肝功能損害、併發膽道感染,嚴重者可合併急性阻塞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等,病人出現寒戰、高熱,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因此,發現膽總管結石需要及時處理。


膽囊結石合併膽總管結石如何治療呢?

手術是治療膽囊結石合併膽總管結石唯一確切有效的方法,目前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方案已逐步成為標準手術方式。

對這種病例臨床上多是消化內科先行ERCP、十二指腸鏡下膽管取石後轉外科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LC)。相對於外科開腹直接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T管引流的傳統手術來說,雙鏡聯合是一種採用腹腔鏡“微創”加消化內鏡“超級微創”理念同時進行的手術方法,能充分發揮十二指腸鏡和腹腔鏡各自的優勢,不僅更加經濟,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病人的恢復時間。

ERCP術後放置的鼻膽引流管(ENBD)更是有助於外科醫生在LC術中很好識別膽管,避免膽管損傷,並能降低潛在的膽源性胰腺炎、膽管炎、膽瘻等風險。

尤其對於直徑小於1.5cm單純膽總管結石的患者,ERCP內鏡治療更是最佳手術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