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應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先生的文章裡,對於長媽媽的描寫真實又質樸。長媽媽儼然就是當時那個年代裡,最樸素的勞動女人的形象,雖然後期魯迅先生對她的感情已經由"厭"轉為"敬",但不可否認的是,封建迷信的牢籠仍然像蛛網一樣緊緊地巴在長媽媽的身上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可這無非是當時那個年代最普通不過的現象,在那時,有多少婦女能夠充滿意識,努力掙脫封建迷信的牢籠?寥寥無幾。慶幸的是,魯迅先生的母親,魯瑞,便是其中之一。

在當時,她便已走在時代的前端,她熱愛讀書、無懼世俗眼光,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她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支持著魯迅先生的理念。

對讀書深刻的執念

魯瑞從小便與當時的其他女孩子不一樣。對於讀書,她有著很深的執念。

當時那個年代,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仍然沒有被改變。先不說沒有能力供女孩讀書的貧苦家庭,即便是有能力供女孩讀書的中等或富裕的家庭,都很少有人願意讓女孩子讀書,都認為女子遲早都要尋個好人家嫁出去,只需要賢惠與孝順便夠了,何必要有淵博的學識呢?

魯瑞的家庭也一樣。1858年,魯瑞出生於浙江紹興安橋頭村的一個大戶人家中,她從小就開始學習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賢妻良母,卻被勒令遠離學堂。當自己的兄弟可以上學,有私塾老師前來教學時,魯瑞羨慕不已,但她卻只能偷偷躲在門外,成為一名

"旁聽生"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這樣的日子竟持續了一年有多,但好景不長,魯瑞的父親發現了自己女兒竟然偷偷學習知識,一怒之下,剝奪了她旁聽的權利。可對讀書那深刻的執念在魯瑞心中揮之不去,她不允許自己輕言放棄。既然沒有老師可以傳授知識,她便自己開始自學。

她找來了很多書,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學與認,實在不懂,她便去請教別人。就這樣,在不懈努力與堅持下,魯瑞獲得了讀書認字的能力,即便是那些晦澀的名著,她也能夠全文瀏覽下來。

而這,也許也為她日後那灑脫與先進的觀念奠定了基礎,也許也為魯迅先生的成長教育選擇了方向。

不顧一切送兒讀書

等到了適婚的年齡時,魯瑞被許配給了門當戶對的周家。她性格寬仁,待人和善,又孝順公婆,周家上下都對這個新來的女主人感到十分滿意。但命運卻總愛開玩笑,這讓人羨豔的日子沒過多久,周家便經歷了十分巨大的動盪。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魯瑞的公公因為"賄賂"了鄉試主考而被捕入獄,差點執行了斬頭的死刑,而得知這一消息後的周伯宜——魯瑞丈夫,也陷入了崩潰之中,他深知自己因為這件事,前途已經徹底無望。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開始酗酒甚至染上了鴉片。

而他的這一行為也對當時已經岌岌可危的周家造成了致命的傷害。首先,為了能夠喝酒與吸鴉片,周伯宜揮霍著家裡已所剩無幾的錢財;其次,他喜怒無常,經常將怒氣撒在魯瑞的身上;最後,這些糟糕的習慣,讓他最終患上了重病,而給他治病,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魯瑞絕對是一個讓人稱讚的妻子,即便周家已經到了這一地步,她也從沒有要放棄周伯宜的想法。她極其努力為周伯宜尋來各種醫治的方法,雖然其中不乏日後被魯迅寫入文中的"妙方"。

許是自己也沒有活下去的願望,周伯宜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當初輝煌的周家,此刻只剩下一個雙肩單薄的婦女。於是魯瑞一咬牙,她下定決心,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前途也因此遭到影響。

後來,她砸鍋賣鐵,典當了所有能夠典當的物品,終於讓自己的三個孩子都上了學,甚至讓長子魯迅離家千里,出國留學。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行走在"時尚"前沿

魯瑞與眾不同的思想,也使得她能夠正面地看待魯迅先生的事業。

魯迅先生很早便已想要掙脫當時封建迷信的桎梏,在留學期間,他還曾寫過一封信給母親,信裡勸說魯瑞要把裹腳布鬆了,還應趁早將頭髮剪了

沒想到,魯瑞在回信裡寫,她早早地就已經放了腳,至於剪髮則日後再說。後來,她果然沒有食言,果斷地將那代表著封建迷信的頭髮一把剪斷。

除此之外,她對於魯迅先生時不時送給她的小禮物,如洋傘與有色眼鏡愛不釋手。她從未理會別人的目光,也不在意他人的惡言惡語。

出門時,她總是戴上藍色眼鏡,穿著合身的旗袍,手裡再撐開洋傘,優雅地坐在黃包車上——可想而知,這樣的裝扮在當時會有多轟動,但魯瑞卻始終堅持自我,走在"時尚"的前沿。

魯迅母親有多時尚?剪短髮、穿旗袍、撐洋傘、帶有色眼鏡

魯瑞是一個多麼堅韌而堅強的女人,即便後來聽聞魯迅先生過世的消息,她也只是在確認了眾多對於自己長子那讚譽與思念後,寬慰地說了一句:"還好,這樣子,兒子死得也不冤。"

她何其偉大又獨特。她沒有停止過對於學習的渴望,直到老年,她仍然捧著書不斷地汲取知識。而正因為她如此好學又先進的思想,所以才能夠為中華民族培養出了那樣難以缺失的靈魂人物,若是沒有她,也許中國文學史就將不再如此深刻與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