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应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对于长妈妈的描写真实又质朴。长妈妈俨然就是当时那个年代里,最朴素的劳动女人的形象,虽然后期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已经由"厌"转为"敬",但不可否认的是,封建迷信的牢笼仍然像蛛网一样紧紧地巴在长妈妈的身上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可这无非是当时那个年代最普通不过的现象,在那时,有多少妇女能够充满意识,努力挣脱封建迷信的牢笼?寥寥无几。庆幸的是,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便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她便已走在时代的前端,她热爱读书、无惧世俗眼光,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她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支持着鲁迅先生的理念。

对读书深刻的执念

鲁瑞从小便与当时的其他女孩子不一样。对于读书,她有着很深的执念。

当时那个年代,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仍然没有被改变。先不说没有能力供女孩读书的贫苦家庭,即便是有能力供女孩读书的中等或富裕的家庭,都很少有人愿意让女孩子读书,都认为女子迟早都要寻个好人家嫁出去,只需要贤惠与孝顺便够了,何必要有渊博的学识呢?

鲁瑞的家庭也一样。1858年,鲁瑞出生于浙江绍兴安桥头村的一个大户人家中,她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贤妻良母,却被勒令远离学堂。当自己的兄弟可以上学,有私塾老师前来教学时,鲁瑞羡慕不已,但她却只能偷偷躲在门外,成为一名

"旁听生"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这样的日子竟持续了一年有多,但好景不长,鲁瑞的父亲发现了自己女儿竟然偷偷学习知识,一怒之下,剥夺了她旁听的权利。可对读书那深刻的执念在鲁瑞心中挥之不去,她不允许自己轻言放弃。既然没有老师可以传授知识,她便自己开始自学。

她找来了很多书,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与认,实在不懂,她便去请教别人。就这样,在不懈努力与坚持下,鲁瑞获得了读书认字的能力,即便是那些晦涩的名著,她也能够全文浏览下来。

而这,也许也为她日后那洒脱与先进的观念奠定了基础,也许也为鲁迅先生的成长教育选择了方向。

不顾一切送儿读书

等到了适婚的年龄时,鲁瑞被许配给了门当户对的周家。她性格宽仁,待人和善,又孝顺公婆,周家上下都对这个新来的女主人感到十分满意。但命运却总爱开玩笑,这让人羡艳的日子没过多久,周家便经历了十分巨大的动荡。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鲁瑞的公公因为"贿赂"了乡试主考而被捕入狱,差点执行了斩头的死刑,而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周伯宜——鲁瑞丈夫,也陷入了崩溃之中,他深知自己因为这件事,前途已经彻底无望。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开始酗酒甚至染上了鸦片。

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对当时已经岌岌可危的周家造成了致命的伤害。首先,为了能够喝酒与吸鸦片,周伯宜挥霍着家里已所剩无几的钱财;其次,他喜怒无常,经常将怒气撒在鲁瑞的身上;最后,这些糟糕的习惯,让他最终患上了重病,而给他治病,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鲁瑞绝对是一个让人称赞的妻子,即便周家已经到了这一地步,她也从没有要放弃周伯宜的想法。她极其努力为周伯宜寻来各种医治的方法,虽然其中不乏日后被鲁迅写入文中的"妙方"。

许是自己也没有活下去的愿望,周伯宜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当初辉煌的周家,此刻只剩下一个双肩单薄的妇女。于是鲁瑞一咬牙,她下定决心,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前途也因此遭到影响。

后来,她砸锅卖铁,典当了所有能够典当的物品,终于让自己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学,甚至让长子鲁迅离家千里,出国留学。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行走在"时尚"前沿

鲁瑞与众不同的思想,也使得她能够正面地看待鲁迅先生的事业。

鲁迅先生很早便已想要挣脱当时封建迷信的桎梏,在留学期间,他还曾写过一封信给母亲,信里劝说鲁瑞要把裹脚布松了,还应趁早将头发剪了

没想到,鲁瑞在回信里写,她早早地就已经放了脚,至于剪发则日后再说。后来,她果然没有食言,果断地将那代表着封建迷信的头发一把剪断。

除此之外,她对于鲁迅先生时不时送给她的小礼物,如洋伞与有色眼镜爱不释手。她从未理会别人的目光,也不在意他人的恶言恶语。

出门时,她总是戴上蓝色眼镜,穿着合身的旗袍,手里再撑开洋伞,优雅地坐在黄包车上——可想而知,这样的装扮在当时会有多轰动,但鲁瑞却始终坚持自我,走在"时尚"的前沿。

鲁迅母亲有多时尚?剪短发、穿旗袍、撑洋伞、带有色眼镜

鲁瑞是一个多么坚韧而坚强的女人,即便后来听闻鲁迅先生过世的消息,她也只是在确认了众多对于自己长子那赞誉与思念后,宽慰地说了一句:"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也不冤。"

她何其伟大又独特。她没有停止过对于学习的渴望,直到老年,她仍然捧着书不断地汲取知识。而正因为她如此好学又先进的思想,所以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那样难以缺失的灵魂人物,若是没有她,也许中国文学史就将不再如此深刻与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