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元稹的這首《離思其四》想必都會背誦。我們常常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來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但是仔細追究起來,卻大有文章。

元稹與六個女人的恩怨情仇

要了解這首詩,首先還得扒一扒元稹。元稹少有才名,在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當了左拾遺這一官職,在官場起起伏伏,最高做到過宰相。別看他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在情場上也是遊刃有餘。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紅披在身,倒也是意氣風發

元稹與初戀情人崔鶯鶯和第一任夫人韋叢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當了一個小官,期間認識了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女崔鶯鶯。崔鶯鶯相貌姣好,又有才華,並且家境殷實,按理說與元稹倒也是門當戶對。然而元稹並不這麼想,儘管崔鶯鶯這麼優秀,但是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畢竟元稹想找一個官宦世家,這樣也有助於他在仕途上的發展,元稹在遇到他的第一人夫人之前,倒也和崔鶯鶯過得快樂。但是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赴京參加吏部考試,也就是在這期間,憑他的才華,元稹得到了韋夏卿的賞識,在與韋家人交往的過程中,元稹瞭解到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如果娶到韋叢,倒是能攀高枝,走捷徑。終於,求官心切的元稹在貞元十九年(803年)決定與崔鶯鶯分手,迎娶了韋叢。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不,這不是理由

後來不知出於何故,也許是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愧疚,也許是對初戀愛而不得的懷念。元稹寫了一篇傳奇小說《崔鶯鶯》(也是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裡面的張生就是以元稹為原型。張生在崔鶯鶯的丫鬟紅娘的幫助下,與崔鶯鶯在西廂相會,終行了“雲雨之事”。好不傳奇浪漫。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張生翻牆與崔鶯鶯西廂相會

儘管元稹與韋叢的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但是韋叢當時離開了大富人家,下嫁到元稹的清貧之家,在元稹貧困時給他支持,家中事宜都由韋叢處理,夫妻二人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韋叢與元稹同甘共苦七年,好不容易守得雲開見月明瞭,奈何天不假年,在元稹就要飛黃騰達的時候,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正如元稹在《遣悲懷三首·其二》中寫到的那樣“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元稹對亡妻的遺憾、愧疚、思念一起湧上他心頭,此時的他心中五味雜陳,肝腸寸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元稹與妻子韋叢

元稹與薛濤、劉採春的恩怨情仇

告別亡妻後的元稹可謂是在仕途上如日中天,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聞蜀中詩人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見面之後,彼此互相吸引。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漸深,然而薛濤樂籍出身,相當於一個風塵女子,於元稹的仕途無益,最終也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薛濤滿懷幽怨寫成了《春望詞》,“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訴說著一個女人的悲涼。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元稹與薛濤梓州相會

與薛濤相遇過後,沒想到野花是真香,他又認識了才女劉採春。劉採春雖已嫁給了周季,組成了“家庭戲曲班”,但是兩人仍卿卿我我,緋聞流傳甚廣,一個是紅極一時的女角,一個是意氣風發的高官,這段感情註定無疾而終。

薛濤和劉採春一樣,都是身份低賤,與元稹門不當,戶不對,無法給與元稹仕途上的幫助。可憐女子的感情都錯付了。

元稹的二、三任妻子——安仙嬪、裴淑

後來元稹經人介紹,認識了安仙嬪,結為夫妻後生了一名叫元荊的兒子,三年後便撒手人寰了。你以為元稹在痛失兩位妻子後定會心如死灰,沒想到他續絃倒是挺快,在蜀地與刺史之女裴淑結尾夫妻。元稹的這任妻子倒是命好,一直到元稹死後她才去世。

不禁感嘆“哪個少年不善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可憐可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一共寫了《離思》五首來吊念第一任亡妻韋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出自其中第四首詩。可見元稹對他第一任妻子倒是十分懷念。回到這首詩上,為什麼說這首詩是一首小黃詩呢?首先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有以下記載:楚之先王遊覽高唐地區,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會,在夢中看見一個仙女說:“我是天帝的小女兒,聽說你來遊覽此地,願意給你當枕蓆。”先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可見巫山雲雨本就是指男女交合之事,元稹在吊念亡妻韋叢時,雖然是緬懷,但是懷念與妻子在世時的雲雨之事倒是有點大煞風景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夫人,這可如何是好?

雖說此兩句詩也有另一種解釋,“曾經滄海難為水”來自《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大意就是:曾經觀看過大海的人,很難再受到別的水流的吸引;曾經在聖人的門下受過教育的人,也很難有什麼言論能吸引他了,原用來比喻閱歷豐富、眼界高遠、見過大場面。後來就慢慢比喻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了。

但是,經過對元稹風流之事的深扒,我覺得第一種解釋也未嘗不可,倒也是能出自“風流”才子元稹之手。

再看第三、四句詩“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意思是說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元稹啊,你這話是看到韋叢死了,在騙鬼吧。你的風流事蹟已經出賣你了,別說是在花叢中,就是面對一朵花你也能分得出二心來“紅‘心’出牆”。這最後一句更是讓人吐槽,你怎麼好意思用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來自詡呢?“擁有了韋叢”這個原因倒是有幾分可信。

雖然元稹作詩五首來懷念第一任亡妻韋叢,情深意切,以為他再不會愛了,怎知妻死沒幾個月,他便去尋花問柳了。只道是懷念歸懷念,愛永遠在路上。這不也證明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一首小黃詩嗎?但是這也不妨礙元稹對韋叢確確實實的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小黃詩背後的故事

喜歡的話請點個贊。世界那麼大,那就瞭解下。關注小半柯的知識日記,看不一樣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