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为什么走向了灭亡?

柔情似水—政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明朝末期最后灭亡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崇祯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烂摊子。明朝经历嘉靖、万历、天启三朝,早已经是风雨飘摇,这棵参天大树虽然从外表看高大无比,但它已枝叶凋枯,蛀洞遍布,稍加外力,它就会轰然倒下,变成一堆干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政治上的黑暗和腐败,东林党内部,党争不断,大肆敛财,贪污前线军队的粮饷,克扣工匠的工资。和明朝军队缺衣少食,装备极度缺乏的情况形成反差的是,晋商不断地给清军以钱粮物质上的援助。


三.经济上入不敷出,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国家财政严重亏空,朝庭花销捉襟见肘,百姓更是穷苦不堪,饿殍遍野。那时正赶上地球变冷,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长达十年的旱灾,频繁的地震和严重的鼠疫使饥饿的百姓吃光了树叶,就以一种“观音土”的白色土块充饥,很多人因此消化不良,腹胀而死。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吃人的场面,独自行走的人经常莫名其妙地就失踪了,实际上是被饥民捉去吃掉了。更可怕的是,明朝军队在作战时常常因为粮草不足而发生了吃人的现象,这还怎么能打胜仗?

四.如果说李自成,张献忠等大规模农民起义使明政府疲于应对的话,那么,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入侵则更使明朝雪上加霜。内忧外患,弄的明政府焦头烂额,萨尔浒之战,拼光了明朝的精锐,使明朝无力进攻,不得不收缩战线。

五.崇祯帝朱由检刚愎自用,多疑自负终酿悲剧。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朝臣的更换像走马灯似的,光内阁大学士就任免过五十个,十七个兵部尚书,十六个刑部尚书。即使在前线作战的将领,裁撤换将非常频繁,殊不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这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

综上所述,崇祯帝虽然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但怎奈大树已被蛀虫掏空,即使周公在世,也无力回天。加上崇祯猜疑自负的性格,不能知人用人,而诛杀良臣袁崇焕,更是“自毁长城”的行为,这大大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崇祯也落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品茗读历史


不过,我对历史只略知一二,可能班门弄斧。姑妄聊聊。

作为最后一个汉王朝,明的开创者朱元璋确实了得。从乞丐到皇帝,太励志了!这应了那句老话,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能与之比肩者,大概只有刘邦了。刘邦还好,他大小还做过亭长。而朱元璋,朱重八,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元的统治给他留下的真不知道是怎样的记忆。活到要饭的程度,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但朱元璋逆袭了。那真的是华丽转身。

朱元璋是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但是,洪武杀功臣,太铁血。这也许跟他的出身与性格有关。对官员不信任,猜忌。这给后来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帝与臣不信任。领导班子不团结,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后来,万历先与张居正对抗,又与大臣博弈,几十年不上班,明已开始江河日下。所谓明亡于万历即是。

明,除了大航海,造就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海军传奇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发乏善可陈。可惜,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此时的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涌现出更多的哥伦布,逐步走向殖民的巅峰。

明,此时已不再明,开始转暗。到了天启时,天启帝只想做木工活。没做几下,身体又垮了。呜乎之后,17岁的崇祯即位。朱元璋的后裔实在不敢恭维。但平心而论,少年崇祯还是挺了不起的。十几岁啊,剪除不可一世的阉党魏忠贤,还是挺厉害的。

但是,到崇祯时代,大明王朝已经百孔千疮,危机四伏,风雨飘摇。崇祯,作为一个少年皇帝,他也想力挽狂澜。执政期间,他不近女色,非常勤奋,有洪武遗风。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亡国之君的兆头。

可惜,崇祯毕竟太年少,政治方面,治国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用人方面,缺乏政治手腕。崇祯不善用人,刚愎自用。到他这里,似乎真已孤家寡人,无人可用。

经济方面,当时,江南一带的工商业已经非常发达,富人多,但是富人逃税漏税。反之,朝廷对农民的赋税太重。农民苦,日子难过。

气候方面,天又不遂人愿。由于小冰河期的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大受损失。后又旱灾连连,粮食欠收或无收,农民没有吃的,官府无力赈灾,导致没有活路的农民起义。

此时,大明内忧不断。而关外的女真又时常骚扰。内外夹击,腹背受敌。明,气数已尽。

崇祯,少年登基,20多岁白头,30多岁上吊自杀。勤奋一生,不得善终。令人扼腕。

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而英国,业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即使后来满人入关,17岁的康熙政绩卓越,始创康乾盛世。那也只是封建制度辉煌的最后一抹余晖。大清,闭关锁国――其实,大明已先封国,为后来的落败业已埋下伏笔。


字游天下者


明朝末期走向灭亡的趋势不可逆转。那么明朝的灭亡,是崇祯皇帝亲手灭亡了自己的国家吗?非也。

崇祯皇帝身为一国之主,更希望自己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力挽狂澜。王朝末日,就和重病缠身的病人一样,早已病入膏肓。

古代封建社会的多数朝代,走过的路线都惊人的相似,经历繁荣—堕落—中兴—衰败。

先说下明朝究竟是亡于谁手?是清朝还是李自成?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标志明朝灭亡。后来崇祯的亲戚在南方还建立了多个政权,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杀,南明也灭亡了。

明朝末年,不乏袁崇焕、孙承宗等名将,崇祯皇帝更不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造就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1 北方后金政权的崛起,明朝起初不够重视。万历皇帝时期经过三大征,财政困难,对外的态度是避免发生大规模战争。后金在东北崛起时,明朝反而是鼓励的,因为在明朝廷眼里,那些比较强大的蒙古部落才是最威胁明朝统治的,而不是女真势力。后来明朝党争不断,根本无心顾及北方,放任自流。

2 明末,天灾不断。从1580年到1644年,明朝遭遇了罕见的“小冰河期”,严寒肆虐了20余年。崇祯时期,旱灾频繁,前后有八次大灾荒,百姓饿死无数。灾后的鼠疫从山西爆发,蔓延到京畿地区,波及华北数省。

3 百姓食不果腹,于是拿起武器,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明末,政治腐败加上天灾人祸,百姓生存成为难题,李自成和张献忠等率领的200万农民军战斗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游十几个省,沉重打击了明朝统治,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

4 崇祯皇帝性格,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崇祯皇帝朱由检,母亲出生宫内的奴婢,朱由检5岁时生母刘氏被明光宗杖杀。在当信王的时候,朝廷的魏忠贤把控朝政,祸害满朝文武,朱由检为了免遭迫害,只能在王府装疯卖傻。朱由检的成长历程造成了他不敢相信任何人,猜忌多疑,以至于后来中了后金的离间计,错杀名将袁崇焕。崇祯本人勤俭节约,专注朝政,但和清朝嘉庆一样运气背。崇祯刚愎自用,喜欢一意独行,诛杀多位大臣,造成当朝大臣个个提心吊胆。

明朝的灭亡,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导致,也是万历开始的腐败积累所致,可怜的崇祯皇帝,接了一个烂摊子,辛辛苦苦也拯救不了中毒太深的大明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