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风骨"理论,为当时萎靡颓废的文坛风气,开出的一剂良药!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虽然出生于四川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但其一生过得并不顺利。文明元年中进士,武后朝官至右拾遗。他立朝正直不阿,敢于直陈政事。后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因大胆谏言,遭受排斥打击,愤而解职。回乡后,受县令段简诬陷迫害,死于狱中,年仅 42 岁。

陈子昂:

"风骨"理论无疑是陈子昂为当时萎靡颓废的文坛风气开出的一剂良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的最后提出了他认为的理想的诗歌模式,即"汉魏风骨",其具体表现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骨气端翔"是指文章的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应该符合正直庄重的要求;"音情顿挫"指感情和言语表达应该悠扬婉转、错落有致;"光英朗练"是指文章应用华美的词藻;"有金石声"是指诗歌要有强烈的感染力量。由此可见,陈子昂所提倡的"风骨"理论不是对前人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进一步地深化,是对诗歌创作各个方面总的要求。

陈子昂:

陈子昂指出了齐梁文学的两大弊端:一是"彩丽竞繁",齐梁文学以女性和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其词藻华丽、滥用典故、内容空洞、华而不实;二是"逶迤颓靡",即题材狭隘、格调不高,创作常限于宫廷唱和,供统治者休闲娱乐。这两种弊端造成的后果是"兴寄都绝""风雅不作",所以陈子昂将其列为批判与反对的对象。

陈子昂:

这是继"初唐四杰"之后对宫体诗浮艳平庸诗风的又一次更为猛烈的讨伐,相比于"初唐四杰",陈子昂对当时的文坛有着更加深刻和准确的认识,有更敏锐的眼光和更大的魄力,他从根本上抛弃了宫体诗,选取他认为理想的汉魏传统作为范例,来指导新的诗歌创作,为盛唐诗歌开辟了道路。陈子昂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革新运动,自此,唐代的诗风日益发生变化,推动着唐代诗歌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修竹篇序》中,而这篇文章的主旨表面看起来是使诗歌恢复到建安时期的状态,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复古,其是在复古的基础上重建,所以陈子昂是借用古人的旗帜来呼唤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