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914戶搬遷戶分房

“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黨和政府給我們分了那麼漂亮、那麼好的房子,跟做夢一樣,卡莎莎,卡莎莎(太感謝了)!”4月26日清晨,等待抽籤分房的阿的拉格激動地說。阿的拉格來自縣城30多公里的金曲鄉,那裡海拔高達2600多米,土地貧瘠,氣候惡劣。

當天,昭覺縣組織召開了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房分配大會,28個鄉94個邊遠山村的3914戶家庭的代表來到現場,抽籤分房。其中,既有來自離縣城85公里的子爾莫鄉“懸崖村”村民,也有來自海拔近3000米的博洛鄉村民。

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位於縣城附近的城北鄉谷都村、普提村等村4個集中安置點,總佔地面積581畝,總建築面積39.8萬平方米,將安置1萬8千多人。

抽籤、登記、簽字、按手印——從這天開始,來自各鄉貧困村村民將離開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貧瘠高山,住進集幼兒園、學校、醫療園區在內的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脫貧小區”。

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了群眾搬得出、住得進問題,這是脫貧攻堅的“前半篇”。而穩得住、能致富,則是“後半篇”。

昭覺縣自最初的規劃選址開始,就從就業、產業兩大板塊,為實現搬遷群眾新發展做起了謀劃。

就業,該縣為群眾搬遷後製定規劃出了四個就業綠色通道。

勞務輸出就業。藉助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與對口支援的廣東省佛山市、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及我省的綿陽涪城區等地,達成了勞務輸出協議,搭建起勞務輸出通道。

產業發展就業。通過與綿陽市和昭覺縣共同成立的涪昭肉牛現代農業園區等產業園區商議決定,優先僱用搬遷村民。並在原有土地上,成立種養殖合作社,讓群眾輪流回鄉作業,穩住收入基本盤。

公益崗位就業。針對安置點的實際需要,新開發公益性崗位3600餘個,拓展群眾就業渠道。

鼓勵發展自主就業。依託安置點離縣城近的地理優勢,扶持群眾在安置點發展商店等第三產業。

做大做強產業,作為解決“穩得住,能發展”的根本方向。昭覺縣把四開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等已建成、在建中的產業園區與搬遷村民的發展捆綁在一起,採取“土地流轉+優先僱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群眾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的方式,達到持續增收的目的。

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3914戶家庭貧困村民開啟了新生活。(記者 為色阿呷莫 俄底科日 布夫惹古 劉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