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914户搬迁户分房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党和政府给我们分了那么漂亮、那么好的房子,跟做梦一样,卡莎莎,卡莎莎(太感谢了)!”4月26日清晨,等待抽签分房的阿的拉格激动地说。阿的拉格来自县城30多公里的金曲乡,那里海拔高达2600多米,土地贫瘠,气候恶劣。

当天,昭觉县组织召开了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28个乡94个边远山村的3914户家庭的代表来到现场,抽签分房。其中,既有来自离县城85公里的子尔莫乡“悬崖村”村民,也有来自海拔近3000米的博洛乡村民。

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位于县城附近的城北乡谷都村、普提村等村4个集中安置点,总占地面积581亩,总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将安置1万8千多人。

抽签、登记、签字、按手印——从这天开始,来自各乡贫困村村民将离开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瘠高山,住进集幼儿园、学校、医疗园区在内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脱贫小区”。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群众搬得出、住得进问题,这是脱贫攻坚的“前半篇”。而稳得住、能致富,则是“后半篇”。

昭觉县自最初的规划选址开始,就从就业、产业两大板块,为实现搬迁群众新发展做起了谋划。

就业,该县为群众搬迁后制定规划出了四个就业绿色通道。

劳务输出就业。借助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与对口支援的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及我省的绵阳涪城区等地,达成了劳务输出协议,搭建起劳务输出通道。

产业发展就业。通过与绵阳市和昭觉县共同成立的涪昭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商议决定,优先雇用搬迁村民。并在原有土地上,成立种养殖合作社,让群众轮流回乡作业,稳住收入基本盘。

公益岗位就业。针对安置点的实际需要,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600余个,拓展群众就业渠道。

鼓励发展自主就业。依托安置点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扶持群众在安置点发展商店等第三产业。

做大做强产业,作为解决“稳得住,能发展”的根本方向。昭觉县把四开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等已建成、在建中的产业园区与搬迁村民的发展捆绑在一起,采取“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达到持续增收的目的。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3914户家庭贫困村民开启了新生活。(记者 为色阿呷莫 俄底科日 布夫惹古 刘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