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妇女地位最高?

王超行侠仗义


女性地位最高是应该出现在宋朝,宋朝有着高度发达的商业,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孕育出来高度的文明。

在北宋的皇陵中,皇后是不与皇帝合葬的。这反映了北宋后妃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是皇后的政治地位因为封建礼法的承认而在陵寝制度上的反映。河南巩县共有二十一个后陵,建制和帝陵相同,仅仅是规模略逊而已。不仅如此,从真宗时期的刘皇后开始,死后的谥号一改以往皇后的谥号只有两个字的惯,增加到四个字,这在封建时代应该算是大的突破。

在政治生活中,宋朝皇后、皇太后参政议政的现象极为普遍。象宋真宗时代的刘皇后临朝听政达十一年之久。在她之后的曹太后、高太后都有听政之举。南宋时期的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长达55年,是历史上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她虽然不垂帘听政,却每每帮助朝廷度过危机,深受后世史家的好评。在她之后有光宗时的李后、宁宗时期的杨太后、理宗时期的贾妃、南宋末期的谢太后,都有干政之举。

“太后参政议政”成为宋王朝独具特色的政治设计。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宋朝太后虽然参政议政但却很少越位。终宋朝各个时期,除极少数的朝代外,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发展成外戚专权,也没有出现宦官执政的局面,而是很好的保持了皇帝、太后、权臣三角权力体系。太后是依靠自己女性的身份而非依靠家族的身份而在政坛上发挥作用,这不能不说是女性独立或地位提高的标志。尽管宋朝的帝后屡有听政参政甚至干政,但从没有过诸如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清朝慈禧这种帝后专权甚至夺位现象,这也是后人乐以称道的地方。

不仅皇室中,女性作用突出,在皇室之外也能见到这样的案例。两宋交替之际击鼓抗金的梁红玉,在宋王朝的各个角落都有女性闪耀的光辉。


小题一笔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儒教的地位成反向。

儒家思想占主导时,女性的地位一般比较低;儒家思想处于下风时,女性的地位往往比较高。

周朝之前,特别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女性完全掌握者氏族的领导权。氏族按女性继承,子孙后代都归母性。人们知其母,但是爸爸去哪了,没人搞得清楚。

随着儒教的出现,妇女的地位直线下降。周朝时期,已婚妇女的地位已经相当卑微,丈夫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婚姻关系,女人变成了丈夫的附庸,丈夫不高兴了,妻子随时就会被扫地出门。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以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儒家的礼法道德被抛弃。此时,妇女的地位和丈夫基本平等,女性离婚再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汉武帝的支持,儒教在西汉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提倡的道德礼法成为主流的行为规范。男尊女卑的思想又开始抬头。

盛唐的思想比较包容开放,女性登上大雅之堂甚至临朝执政的事屡见不鲜。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张皇后,都曾掌握大权,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

宋、元、明、清基本上也遵从儒重女轻、儒轻女重的基本规律。


微山秋水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最高的朝代是汉朝。

一、汉朝皇帝自汉高祖之后,其谥号都带一个“孝”字,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景帝等。这个“孝”,就是孝顺父皇和皇太后的意思。

所以,汉朝历代皇帝基本都有一段皇太后及后戚执政的时期,如吕后、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等等,西汉就是亡在王太后的手上,被王太后的侄子王莽篡位。东汉也亡在何太后的手上。

二、汉朝的妇女也可以撰写国史,参与政事,如班昭。

班昭是班固的妹妹,班固死时《汉书》没有写完,汉孝和帝下诏令班昭续写《汉书》。和帝的邓太后临朝听证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皇后都尊班昭为老师,称为曹大家(gū)。

▲班昭撰写《汉书》图片


三、汉朝遇到大喜事,封赏天下时,连妇女一起赏赐。

公元前180年,汉孝文帝就赏赐给天下女子每一百户一头牛,酒十石(dan)。汉武帝也曾赏赐天下妇女牛和酒。

四、妇女可以给皇帝上书提建议,汉文帝因此废除肉刑。

齐太仓令(相当于县粮站的站长)淳于意,因故犯了罪,有可能被判处肉刑。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tí yíng)给文帝上书,对肉刑的弊端提出了看法,并请求替父代刑。文帝采纳了她的意见,废除了肉刑。

由此可见,汉朝的妇女地位有多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