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溼天氣月季花怎樣施肥?

手機用戶58541305475


潮溼天氣,月季花怎樣施肥?對於潮溼氣候,就我國的氣候環境,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環境,三種情況。

那麼那兩個環境呢?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環境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收到來自海洋高壓氣團和大陸的低壓氣團到了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豐富的降水。

全年中有兩個階段降水會非常明顯,分別是春夏之交的梅雨天氣,另外一個是秋季副高的異常波動帶來的降水。除了這兩種情況以外降水週期會相對比較長,第三種情況就是正常的降水過程,一般持續週期會相對較短,時間分佈也不是特別有規律。那麼因此在對於月季的施肥過程中,春秋兩季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而無缺在這裡要稍微提點一下,種植植物的施肥最終取決了應該是植物本身,一般受天氣影響,相對較少。那麼針對春秋兩季,那麼我們主要抓的是,月季的物候期。那麼剛好在這兩個階段也是存在著比較關鍵的物候期,也在施肥的時間節點上面。所以我們重點,講一下這兩個。

春夏之交梅雨天氣

春夏之交,梅子黃時雨,梅雨天氣,陰雨連綿,氣溫升高,非常的溼悶。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月季應該正好結束了第一批花的觀賞時期,或者是正在觀賞盛花期。跨過這個階段,月季花的年生長主要轉化為營養生長為主,就是瘋狂的抽生枝條。一般這個時候,花敗了,我們會把花剪掉催生枝芽,然後給植株追施肥料。促進枝條的復壯和爆發。

【操作】

追施的肥料選擇以顆粒速效複合肥為主,穴施或者撒,對於大的地苗或者大盆苗,可以穴施複合肥10-20g,對於小盆苗則5-10g。

【注意】潮溼天氣,追施肥料關鍵點在於不能損傷過多的根系,如果是追施速效氮肥的話,則量要更少

秋季陰雨

第二種情況是秋季的連陰雨。秋季月季,經過一個夏天的生長,大多數枝條都已經分化了,非常成熟。部分枝條在,短剪後可能會催生處二次花,對於需要二次催花或者是一些爬藤月季二次生長,崔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也需要進行補充一些複合肥,做法和春天的一樣。

小結

那麼在其他的降水潮溼天氣,冬季我們不用施肥,其他以追肥為主薄肥多施即可。

潮溼天氣,重點應該防護的是月季的一些,真菌病害。包括施肥促狀工作應該做在雨季前,提高葉片的抗性,和提前噴施一些葉面肥,一些殺菌保護劑等等。然後出了雨季,再次使用一些殺菌劑和殺蟲劑纜,雙重保險月季的生長,真正施肥是很少會選擇在恰逢雨季,或者是連綿的陰雨。因為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的降水,他會不斷地稀釋土壤的肥性以及,我追施的很多肥料也會流失。雨季或者是過於潮溼的土壤,對於植株的根系活動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條件,那麼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就比較容易會發生一些根系病害。所以我們更願意提前到雨季前10-15天,或者是整個生長週期定期(20d-30d左右)薄肥勤施!

好了,我是花無缺以上就是我的作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陌上花無缺


潮溼天氣月季花怎樣施肥?盆栽月季,在多雨的季節,土壤潮溼,儘量避免水衝肥,可以使用固態肥料。因為,多雨天氣,空氣潮溼,栽培土溼潤,氣溫較高,通風透氣不良,容易造成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危害月季。因此,這個時候要控水,避免因澆水過多誘發病害。所以,在施肥時儘量避免使用水衝肥。

潮溼天氣施肥,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不能追施過多,避免在水分充足的環境中發生徒長現象,抑制生殖生長,影響開花。一般以有機肥為宜。適合月季花使用的有機肥有,有發酵腐爛熟透的牛羊糞肥、雞鴨糞肥、餅粉加草木灰肥等等有機肥,儘量幹施,以粉沫狀為好,但不能太乾燥,帶潮乾爽為度,打孔或掏洞填埋方法深施。若是化肥,如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硫酸鉀等等,撒灑在潮溼的栽培土表面,讓化肥自然吸水緩慢溶解滲透到土壤內。這些施肥方法,都是控水減少澆水的好辦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①肥料用量。一般每盆月季花施有機肥50~100克,或者氮磷鉀三元素復混肥15~30克,或磷酸二氫鉀15~20克。用量不可超過,因為在控水的條件下施肥,要小心謹慎,避免引起燒根。②施肥方法。施已經發酵處理的有機肥,可以木籤鑽孔或掏洞填埋。施化肥可以直接均勻撒灑在栽培土表層,讓肥料潮解溶解後,自然緩慢滲透入土。因為化肥用量比較小,盆面積大,單位面積上的化肥量較少,達不到燒根的肥量,不必擔心燒根。③在控水的潮溼天氣施肥,可以“少食多餐”的方法施肥,每次少施,多次進行的方法,既避免肥效過於集中,又可避免出現燒根現象。

總之,月季在潮溼多雨的季節控水施肥,關鍵減少水分,增加營養,培育健壯的植株,有利於月季的正常生長髮育和防病治病。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月季花怕乾旱但是也不喜歡太過潮溼,容易造成爛根。已經很潮溼了,施肥就要施乾肥,比如腐葉土,漚好的農家肥。我養的月季因為天氣乾燥,施的都是水肥,水果皮漚的,或者魚腸肥。每個月來那麼一點,埋與根土旁,自然花開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