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月季花怎样施肥?

手机用户58541305475


潮湿天气,月季花怎样施肥?对于潮湿气候,就我国的气候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环境,三种情况。

那么那两个环境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收到来自海洋高压气团和大陆的低压气团到了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全年中有两个阶段降水会非常明显,分别是春夏之交的梅雨天气,另外一个是秋季副高的异常波动带来的降水。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降水周期会相对比较长,第三种情况就是正常的降水过程,一般持续周期会相对较短,时间分布也不是特别有规律。那么因此在对于月季的施肥过程中,春秋两季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而无缺在这里要稍微提点一下,种植植物的施肥最终取决了应该是植物本身,一般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少。那么针对春秋两季,那么我们主要抓的是,月季的物候期。那么刚好在这两个阶段也是存在着比较关键的物候期,也在施肥的时间节点上面。所以我们重点,讲一下这两个。

春夏之交梅雨天气

春夏之交,梅子黄时雨,梅雨天气,阴雨连绵,气温升高,非常的湿闷。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月季应该正好结束了第一批花的观赏时期,或者是正在观赏盛花期。跨过这个阶段,月季花的年生长主要转化为营养生长为主,就是疯狂的抽生枝条。一般这个时候,花败了,我们会把花剪掉催生枝芽,然后给植株追施肥料。促进枝条的复壮和爆发。

【操作】

追施的肥料选择以颗粒速效复合肥为主,穴施或者撒,对于大的地苗或者大盆苗,可以穴施复合肥10-20g,对于小盆苗则5-10g。

【注意】潮湿天气,追施肥料关键点在于不能损伤过多的根系,如果是追施速效氮肥的话,则量要更少

秋季阴雨

第二种情况是秋季的连阴雨。秋季月季,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大多数枝条都已经分化了,非常成熟。部分枝条在,短剪后可能会催生处二次花,对于需要二次催花或者是一些爬藤月季二次生长,崔壮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也需要进行补充一些复合肥,做法和春天的一样。

小结

那么在其他的降水潮湿天气,冬季我们不用施肥,其他以追肥为主薄肥多施即可。

潮湿天气,重点应该防护的是月季的一些,真菌病害。包括施肥促状工作应该做在雨季前,提高叶片的抗性,和提前喷施一些叶面肥,一些杀菌保护剂等等。然后出了雨季,再次使用一些杀菌剂和杀虫剂缆,双重保险月季的生长,真正施肥是很少会选择在恰逢雨季,或者是连绵的阴雨。因为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的降水,他会不断地稀释土壤的肥性以及,我追施的很多肥料也会流失。雨季或者是过于潮湿的土壤,对于植株的根系活动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那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会发生一些根系病害。所以我们更愿意提前到雨季前10-15天,或者是整个生长周期定期(20d-30d左右)薄肥勤施!

好了,我是花无缺以上就是我的作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陌上花无缺


潮湿天气月季花怎样施肥?盆栽月季,在多雨的季节,土壤潮湿,尽量避免水冲肥,可以使用固态肥料。因为,多雨天气,空气潮湿,栽培土湿润,气温较高,通风透气不良,容易造成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危害月季。因此,这个时候要控水,避免因浇水过多诱发病害。所以,在施肥时尽量避免使用水冲肥。

潮湿天气施肥,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不能追施过多,避免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发生徒长现象,抑制生殖生长,影响开花。一般以有机肥为宜。适合月季花使用的有机肥有,有发酵腐烂熟透的牛羊粪肥、鸡鸭粪肥、饼粉加草木灰肥等等有机肥,尽量干施,以粉沫状为好,但不能太干燥,带潮干爽为度,打孔或掏洞填埋方法深施。若是化肥,如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等,撒洒在潮湿的栽培土表面,让化肥自然吸水缓慢溶解渗透到土壤内。这些施肥方法,都是控水减少浇水的好办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肥料用量。一般每盆月季花施有机肥50~100克,或者氮磷钾三元素复混肥15~30克,或磷酸二氢钾15~20克。用量不可超过,因为在控水的条件下施肥,要小心谨慎,避免引起烧根。②施肥方法。施已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可以木签钻孔或掏洞填埋。施化肥可以直接均匀撒洒在栽培土表层,让肥料潮解溶解后,自然缓慢渗透入土。因为化肥用量比较小,盆面积大,单位面积上的化肥量较少,达不到烧根的肥量,不必担心烧根。③在控水的潮湿天气施肥,可以“少食多餐”的方法施肥,每次少施,多次进行的方法,既避免肥效过于集中,又可避免出现烧根现象。

总之,月季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控水施肥,关键减少水分,增加营养,培育健壮的植株,有利于月季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治病。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月季花怕干旱但是也不喜欢太过潮湿,容易造成烂根。已经很潮湿了,施肥就要施干肥,比如腐叶土,沤好的农家肥。我养的月季因为天气干燥,施的都是水肥,水果皮沤的,或者鱼肠肥。每个月来那么一点,埋与根土旁,自然花开艳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