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關於老人帶孩子的問題,一直是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矛盾的主要來源:

比如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一般都希望孩子自己爬起來,可老人就一個箭步要去扶;

孩子想吃蘋果,已經有能力自己削,老人卻直接洗好削好的服務;

一出門不想走路就要抱,本來可以鍛鍊孩子,結果老人一把抱起生怕孫兒累;

這一系列問題出現時,很多年輕人就會在朋友面前抱怨,甚至當面批評老人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隨著社會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很多專家指出溺愛的壞處,還有的說家庭的關係破損是由於老人太過寵溺孩子

振振有詞的育兒理論全是在譴責老人,卻很少有人真正站在他們的角度,體會很多無奈

人越老越孤獨。或許,老人年紀大了,總想為兒女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們都以成家不再需要被照顧。所以老人才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第三代……


溺愛的原因引年輕人慚愧


有時候,老人目光不離孩子,子女問原因,但老人卻回答說他們不會明白。

是啊!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永遠都追不上。網絡上有一句話:我也曾年輕過,可你們老過嗎?


·老人對孩子溺愛,是在填補內心的孤獨


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說:

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意味著你們目送彼此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在小路的這端,看著他逐漸消失。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與父母就不再有交集了,上大學之後,有人繼續考研、考博,緊接著就是無休止的工作。慢慢的,生活的角落好像沒有了父母的位置……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19歲時離開,到29歲回家可能就是3個人。10年之間,沒有父母的陪伴,好像連最基本的嘮叨都變成了奢望。他們看到新生命的降臨,彷彿空落的心又找到了棲息。


·老人對孩子溺愛,是擔心自己不被需要

小時候,總是看到老人獨自發呆,坐在有陽光的地方,一坐就是一下午

也有記者採訪年輕人,為什麼不讓父母陪著一起生活,還能幫忙帶孩子。

一些年輕人回答因為經濟問題,但更多的回答卻是老人太過溺愛孩子,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亞瑟·叔本華—德國作家,他曾說:當一個人不再被需要,心就提前住進了墳墓。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離家兩年身處南方期間,早已經事事有著落,件件有秩序。

當她回到家習慣的將每個房間都打掃的乾乾淨淨時,母親在驚喜之餘惶恐道:你現在可以一個人生活的這麼好了,以後我也就不擔心你了。


其實父母多不容易啊,一邊教導兒女自力更生,一邊又承受著不被需要的失落感。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他們能做的才是寵愛下一代。

隨著一波一波年輕人的主導,父母漸漸老去,便不再瞭解當下的育兒理論。依然用自己通俗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希望被孫兒所需要,希望不被遺忘在平凡的歲月。

我們總會因為兩份對孩子程度不一的愛而跟父母爭吵,或許,他們並非不認可我們,只是不想承認自己不被需要的真相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當面對溺愛時我們可以這樣

如何讓老人不過分寵愛孩子,造成溺愛,還需參考這幾個建議:

·耐心與老人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關係更進一步的橋樑,耐心是一個人整體素養的體現,是溝通時的必要因素。

愛孩子需要剋制,不能無限制。

告訴他們,很多老人這樣對孩子,會讓孩子認為別人的服務理所應當,這樣會很大程度降低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也會影響孩子良好觀念的形成。

藝人孫儷由此關於育兒經驗分享的時候說道:我會認真的告訴婆婆,我們都非常愛孩子,但是教育小孩兒的理念需要隨著時代進步。

我們耐心的與父母溝通,作家卡耐基認為:如果你是正確的,那就試著溫和、技巧性的讓對方同意;如果你錯了,也要迅速、熱誠的去承認。這樣要比只為自己爭辯有效、有趣的多。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尋找外界權威的幫助

相比普通的建議,一般權威性的證明會更容易讓老人為此折服。

可以在網上搜一些專家建議:

例如老人經常讓孩子跟他們吃一個碗的飯,

而專家建議不應該如此,因為成年人口味較重,菜裡面鹽量會多一些,孩子如果跟成人用一個 碗,攝入鹽量較大會對腎臟造成不好影響,也不利於發育。最重要的是共用一個碗會導致交叉感 染,細菌傳播,最容易造成胃部疾病。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或者在電視上多看看關於帶孩子的各類注意事項。

如果有些家庭實在不好溝通,可以一家人帶小孩去醫院檢查,並且和醫生溝通好,在醫生對家人做建議時著重講孩子衛生、習慣一些方面的專業術語。


·母親最好時刻掌握教育的主導權

前陣子網上就有一個爆炸性事件:

安徽鄧女士常年和公婆同住,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常年家庭關係都特別緊張。

事發當天晚上,鄧女士想要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卻只想玩兒,屢叫不聽,母親在氣急之下打了孩子。

在一旁的婆婆看到孫子被打瞬間發火,雙方出現了激烈的言語爭執。孩子在奶奶的“維護”下大哭大鬧。

於是這位母親在面對婆婆的狠心指責與孩子的抱怨下,一時鬱結心氣,順手拿起桌上的水果刀扎向自己,一連就是7刀。

強大自身也很重要,我們不能被任何人左右情緒,這樣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影響。

拿回教育權非常簡單,但卻萬分重要。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不論家庭有幾位成員,對孩子教育的任務分配,大家喲啊一起討論,這時候年輕人一定要大力支持、強烈表示,教育權交給媽媽。

在平時遇到老人給的難題,不能牽著鼻子走,須得保持清醒,記住他們說的並非唯一選擇。


比如有些老人會認為孩子不吃飯,就要追著喂。

這時候年輕人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說:

比如追著餵飯會影響孩子的消化腸道

比如立下硬性規矩,什麼時間必須要做什麼事

比如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餓一次就會長記性

明確告訴老人,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要替孩子說話,否則會前功盡棄。

面對隔代教育的大問題——溺愛,不必要爭吵,這樣做對雙方都好


當老人覺得自己不佔理,拿回主動權就輕而易舉了


·年輕人自己帶孩子

沈奕斐—復旦大學教授,她認為:當我們交出撫養權,就是交出教育權。如果看不慣就要趁早拿回來。

如果有能力,最好但也是最累的方法,就是年輕人自己帶孩子。最好在孩子的習慣形成之前,不要將權力交給老人。

這樣老人也生活的輕鬆一些,也能適當減輕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矛盾。

不認可溺愛,但是隔代教育確實普遍存在著問題。育兒的觀念一直在進步著,體會當我們逐漸老去,也會被子女嫌棄教育孫子會出現的問題。善待老人,也善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