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葡萄園裡揮灑汗水,脫貧致富共奔小康

“修剪葡萄藤是一項費力費時的工作,一般從前年前12月持續到來年的3月,這是葡萄藤能不能豐產的關鍵所在。”4月8日,泗縣大莊鎮王官村,連片土地上,一排排棚架上整齊排列著修剪過的葡萄樹,放眼望去甚是壯觀,凱盛園夏黑葡萄園負責人朱凱正在查看葡萄的抹芽情況。

安徽泗縣:葡萄園裡揮灑汗水,脫貧致富共奔小康

“我種的葡萄品種叫夏黑,是一種經典的早熟葡萄品種,顆粒飽滿,甜度恰當,產量比較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朱凱介紹,2017年他回到家鄉,按照每畝地1000元的價格流轉了120多畝土地,建起了這個葡萄園,專門從事夏黑葡萄的種植和銷售。

一般來說夏黑葡萄當年栽種即可掛果,因此在起步階段,朱凱對葡萄園滿是憧憬,但因為理論和技術的欠缺,頭一年葡萄架上空空如也,幾乎沒有掛果。面對這一情況,朱凱沒有氣餒,先後到到蕭縣等地學習葡萄種植新技術。隨後,王官村駐村工作隊也瞭解到這一情況,及時邀請縣農技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到他的葡萄園裡進行專業指導。為破除種植技術盲區,儘快產生經濟效益,朱凱引進了水肥一體化設備,葡萄園也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商品化模式進行種植管理,並採用了滴灌、疏果控量等新技術。有了技術作支撐,第二年葡萄園不僅迎來了豐收,並且葡萄肉質細嫩、香甜可口,很快在市場上打開了銷路。現在朱凱的葡萄園逐漸進入了穩產期,2019畝產達到5000斤以上,整個葡萄園年產夏黑葡萄超過55萬斤,按照每斤2.8元的批發價,總收入達到了16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致富不忘相鄰,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黨員,從夏黑葡萄種植中嚐到甜頭的朱凱沒有忘記村裡的貧困群眾,主動安排50多名村民在園區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餘人。他們從事除草、除蟲、施肥、修剪和採摘等工作,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走上了穩定脫貧之路。

“我們家就住在葡萄園南邊,我和我丈夫平時都在這裡打工,一天60塊錢。這裡都是技術活,不算累,等學到了技術,我也想種幾畝葡萄。”正在園區幹活的脫貧戶自紹美樂呵呵地說。

“未來我們將積極引導朱凱把種葡萄植規模再擴大一倍,形成觀光采摘產業鏈,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消費,把葡萄種植這個特色產業做強做大。同時要讓更多貧困戶參與進來,用產業引領群眾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帶領更多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大莊鎮黨委委員、王官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王宗華說。(姚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