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隋唐園林簡史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隋唐園林簡史

★★★★★ 美好生活新時代的標配 ★★★★★

★★★★★ 雅緻生活追求者的指南 ★★★★★

【陳博士說園林系列叢書】

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

陳波 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9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隋唐園林簡史

※※※ 探尋“世界園林之母”的發展歷程 ※※※

※※※ 品鑑“傳世園林經典”的輝煌圖景 ※※※

※※※ 博覽“園林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 ※※※

※※※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境界 ※※※

—— 隋唐園林簡史 ——

園林簡史:皇家園林的極盛期

(1)皇家園林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皇家園林包括大內御苑、行宮御苑和離宮御苑三類,數量和規模都超過了以前。

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兩地的園林,是隋唐時期全盛局面的集中反映。

隋朝代表性的皇家園林是隋文帝修建的“大興苑”和隋煬帝修建的“西苑”。

洛陽的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園,其建成標誌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的到來。

“大興苑”: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下詔在漢代長安故都的東南龍首原一帶營建新的都城——大興城,在大興城北營造了御苑——大興苑。大興苑北達渭河,西面包含長安老城,東至滬河,南與宮城接壤,面積廣闊,是隋朝帝王休憩、遊賞與射獵的禁苑。

“西苑”:隋煬帝即位後,以洛陽為東都,大興土木。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命人在洛陽營建新的宮殿,同年5月在城西皂澗營造西苑。西苑規模宏大,宮殿華麗,珍禽異獸、奇花異木不計其數,是僅次於西漢上林苑的大型皇家離宮御苑。

唐代的大內御苑有“三苑”(即“禁苑”“西內苑”和“東內苑”),以及“興慶宮”等。

“三苑”:唐朝以隋朝的大興城為都城,改名為“長安城”,又稱“西京”,對大興城的規模、格局未作改動。唐代長安城有三處大內御苑,包括禁苑、西內苑和東內苑,合稱“三苑”。禁苑原是隋朝時期的大興苑,具有軍事防衛、遊樂、生產等功能。太極宮就是隋代的大興宮,又稱為“西內”,是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日常居住和處理朝政之處。太極宮延嘉殿以北為西內苑,苑內築山,挖有四處池沼,沿池建有亭閣樓榭,為帝王日常遊憩場所。大明宮,又稱為“東內”,其東側為東內苑,作為唐高宗李治療養、休憩和遊樂之處。

“興慶宮”:皇城東南的隆慶坊建有另一處皇家園林——興慶宮。興慶宮又稱為“南內”,為唐玄宗李隆基的遊樂宮苑。

隋唐時期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經濟發展、社會富足,有較多的行宮與離宮御苑設置。

隋唐的統治中心為長安和洛陽,行宮與離宮主要設置在關中一帶,距離都城不遠處。

根據功能劃分,可分為用於夏季避暑的避暑宮苑、秋冬季溫泉療養的溫泉宮苑,以及一般性行宮御苑。

著名的行宮與離宮御苑如“九成宮”“翠微宮”“華清宮”等。

“九成宮”: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命令修繕仁壽宮,改稱為“九成宮”,成為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經常臨幸的避暑宮苑。

“翠微宮”:武德八年,唐高祖在長安縣南部的終南山太和谷營建太和宮,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嫌大內御苑悶熱,命令閆立德重修太和宮作為避暑離宮,改名為“翠微宮”。

“華清宮”:臨潼縣驪山以溫泉著稱,山景秀美,秦漢時期帝王在此修建“驪山湯”宮苑。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在此營建宮殿。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姜行本與閆立德在此營建驪山宮殿——湯泉宮,作為皇家溫泉療養場所。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將其更名為“溫泉宮”。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擴建溫泉宮,增建城池,又更名為“華清宮”。

(2)私家園林

隋唐時期,由於財富增長、文化發達,文人通過科舉考試能夠做官,掌握一定的權力與財富,促進了私家園林的發展。

私家園林分為城市私園和郊野別墅園兩大類,造園主體包括文人、文人官僚和王侯公卿。

目前,有案可查的唐朝私家園林有四百多處,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成都、揚州等大城市,以及城郊山野風景秀麗的地方。

唐代對城市私園,多稱為“山池院”和“山亭院”,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園”和安樂公主的“定昆池”。

“履道坊宅園”:白居易在洛陽興建了履道坊宅園,還專門為這座宅園寫了一篇韻文《池上篇》。履道坊宅園屬於前宅後園的佈局,造園目的在於寄託精神和陶冶性情,那種清純幽雅的格局和“城市山林”的氣氛,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園林觀——以泉石竹樹養心,借詩酒琴書怡性。

“定昆池”:安樂公主在京城延平門外開山鑿池,營建了山池院——定昆池,又開鑿了九曲流杯池,建石蓮花臺,池邊營造飛閣殿宇,奢華無比。

郊野別墅園在唐代統稱為別業、山莊、莊,規模較小的也叫做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它是文人為躲避戰亂,或者是辭官後,為避開塵世的煩擾,獲得幽靜的環境,而選擇山川風景優美之處營建的園林,作為隱居、會友、讀書場所。

唐代的別墅園建設大致分三種情況:

(1)單獨建設在離城市不遠、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風景比較優美的地帶,如李德裕在洛陽修建的“平泉莊”是一個收集奇花異石的大花園;杜甫在成都修建的“浣花溪草堂”極富田園野趣。

(2)單獨建設在風景名勝區內,如白居易在廬山修建的“廬山草堂”。

(3)依附於莊園而設置,如王維在陝西藍田修建的“輞川別業”和盧鴻一在嵩山修建的“嵩山別業”。

“平泉莊”:宰相李德裕在洛陽南30裡處營造平泉莊,裡面有山泉怪石,果木繁盛,水產豐富。

“浣花溪草堂”:大詩人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流落到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營造草堂,在此居住長達三年,其《草堂記》中記述了別墅園林的選址、建築、環境、景觀以及自身的感受。

“廬山草堂”:白居易被貶官任江州司馬,選擇在廬山香爐峰下營造廬山草堂。

“輞川別業”:唐代大詩人、大畫家王維罷官歸隱,買下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園,加以改造修繕,形成輞川別業,作為隱居、讀書、會友場所。

“嵩山別業”:文人盧鴻一終生不做官,隱居於嵩山,建設嵩山別業,裡面有草堂、洞元室、金碧潭、枕煙庭、倒景臺等景點。

(3)寺觀園林

隋唐時期,寺、觀的建築制度已趨於完善,大的寺觀往往是連成一片的龐大建築群。據史書記載,唐長安城內的寺、觀共有152所,建置在77個街坊內。

佛寺建築均為分院制——由若干個以廊屋圍合而成的院落構成建築群,包括殿堂、寢膳、客房、園林四大功能區,如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大慈恩寺”。

(4)公共園林

唐代,隨著山水風景的大開發,風景名勝區遍佈全國各地,在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大城市裡一般都有公共園林,作為文人名士聚會飲宴、市民遊憩交往的場所。

長安作為首都,有關公共園林的文獻記載也比較翔實。

長安城內,開闢公共園林比較有成效的,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利用城南一些居住區內的山崗——“原”,比如“樂遊原”;

二是利用水渠轉折部位的兩岸,建設為以水景為主的遊覽地,如著名的“曲江”;

三是在街道上進行的園林綠化。

“樂遊原”“曲江”:長安城東南杜陵原西北部有一條曲江,水流曲折,煙波浩渺,曲江流域南部有峽谷,北部峰巒起伏,西北平坦,森林茂盛,景色瑰麗,自古就是帝王遊幸之地。秦漢帝王在這裡建了離宮,漢武帝、漢宣帝經常到曲江遊賞,江北側的高地因此被稱為“樂遊原”。隋唐長安城將曲江北半部包含在城中,這部分仍舊稱為“曲江”,又叫曲江池,成為公共化的園林。曲江南半部劃為禁苑,水邊種植了很多荷花(即水芙蓉),因此叫做“芙蓉池”,禁苑稱為“芙蓉苑”。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隋唐園林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