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探昔園斷壁,海棠豔,似君妍。

念往日依依,廊前曼舞,池畔摹蓮。

沉湮。縱鐫海誓,奈風疾雨驟屢吹殘。

惆悵年年雁過,送霞待月憑欄。

誰堪。想那因緣,由己意,古來難。

嘆孔雀南飛,鶯鶯泣血,遺恨塵間。

隨然。不如范蠡,效山翁野叟隱江天。

休道歡情富貴,靖節醉臥菊邊。

——玉臨君依柳永一百一字詞牌正格,於己亥年戊辰月庚寅日完稿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詞句選注:

1.孔雀南飛,即“孔雀東南飛”之省寫,典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末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孃家,她發誓不再改嫁。但她孃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吊死在自己家裡庭院的樹上。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首詩。篇尾構思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孔雀朝著東南方向飛去,每飛五里便是一陣徘徊。”

2.鶯鶯泣血,典出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別名《會真記》,由元稹編撰。原題《傳奇》。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其篇末說:“貞元歲九月,執事〔友〕李公垂( 李紳字)宿於予靖安裡第,語及於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今考出是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元稹將故事講給李紳聽,李紳作《鶯鶯歌》,元稹寫了這篇傳奇。

3.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4.靖節,即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徵士,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至南北朝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任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代表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詞牌解析:

木蘭花慢,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北宋教坊復演為《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一百一字,前闋五平韻,後闋七平韻。以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為正體,因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這一體,字數多、韻腳多,句式嚴格、多變,是眾詞牌中最難把握的詞牌之一,因此這一體的詞作不太多。

之後出現了諸多變體,對字數、韻腳進行了減省,句法作了簡化,如《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尊前集》所錄皆五十六字體,北宋以後多遵用之。《樂章集》及《張子野詞》併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前後闋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似又有區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四十四字,前後闋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闋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只兩闋並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

代表作有柳永《木蘭花慢·倚危樓佇立》、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吳文英《木蘭花慢·紫騮嘶凍草》、梁曾《木蘭花慢·西湖送春》等。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聲明:該詞為玉臨君個人原創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木蘭花慢·探昔園斷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