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北大法學系高材生包麗離世的消息震驚了很多人,人們惋惜的不只是一個如花的生命逝去,也痛惜一個人才的消亡。

北大,全國最高學府,億萬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有多少人為了這個學校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十幾年。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包麗考上了,這個過程中有多少同窗的羨慕嫉妒恨,又有多少夜以繼日的拼搏進取,然而,這份榮耀隨著女孩被宣佈“腦死亡”在“ICU”病房裡掙扎了半年後最終消散。

網傳包麗遭遇疑似“PUA”男友的精神摧殘,包麗的媽媽曝光了女兒生前與同為北大學生的男友的對話記錄,顯示包麗被“精神控制”,可憐的媽媽在悲痛之餘想要追究那個男生的責任,卻無果。因為,目前沒有一條法律為“PUA”定刑。

在這個男友之前,包麗可能有過與其他男生接觸的經歷,因此被男友定義為“不是處女,把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了另一個人。”而遭遇一系列不公平對待。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男友要求她紋身,紋上包麗是他的一條狗字樣。要求她拍裸照,要求她懷孕然後做流產並切除輸卵管,還要留存輸卵管做紀念.....

在他們交往的那段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包麗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和保護。因此我們不能去指責一個逝去的女孩不愛惜自己,每個人在災難來臨之前都會出於“生本能”而發出求救信號,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表現。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包麗肯定也求助過,只可惜,這個能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打敗成千上萬個人的女孩,卻無法戰勝自己,更不知道怎樣尋求強而有力的支撐和保護。這才是整個事件中最大的悲哀。

有消息說,包麗曾經跟媽媽說,如果跟男友分手,男友想不開自殺怎麼辦?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包媽媽忽略了女兒的求助信號。在媽媽看來,自己的女兒無比的優秀,智商高,人漂亮,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能遇到什麼過不去的事情?何況,女兒一直跟父母說,男友很愛她。但是,怎麼愛?父母知道嗎?

任何一場自殺都是有預謀的,包麗從醞釀自殺到真的服藥,一定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她經歷了抑鬱和焦慮的折磨,她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對於她來說與其這樣痛苦的活著,不如選擇離開。於是,悲劇發生了。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我們不去譴責任何人,沒有比老年喪子更讓人痛苦的事情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何況送的又是最值得父母引以為榮的北大高材生,這個女孩身上有多少爸爸媽媽的心血,有多少全家人的期待。或許,在此之前,她所有曾經的任課老師們,都會在課堂上自豪的提到她,誇獎她的努力和優秀,號召學弟學妹像她學習,有朝一日也考上國家最高學府,成就自己的人生。

包麗走了,很多人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很多人罵她傻。那麼,誰曾想過,智商那麼高的她為何會“傻”?法學系高材生為何也會被“PUA”?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每個被“PUA”的女孩都習慣了被“PUA”,她們幾乎都有共同的經歷:被父母“PUA”。一個孩子,不被父母認可,忽略打罵了十次,給了孩子一塊糖吃,你能想象這塊糖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甜嗎?

孩子做了某件事情,家長覺得不好,就會想盡辦法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告訴孩子,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我一定要讓你記住。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錯,卻要被迫認錯。否則,我們就“不愛你了。”爸爸媽媽們是否知道,此刻你的愛,是一種施捨。

張愛玲有句話“遇見你,我就低到了塵埃裡。”當一個女孩被人貶低到塵埃裡,突然給一句表揚,這個女孩“便從心底開出花來。”

北大女生自殺,高考路上能打敗千軍,為何卻戰勝不了一個“PUA”


假設包麗真的是被“你不是處女”這句話影響到情緒,從而放低自己,那麼,這已經說明包麗本身覺得自己就是喪失了最珍貴的東西,這本身就是錯誤,心理學有個詞彙叫“選擇性認同”,她已經認同了男友對她的看法,反過來開始和男友一起攻擊自己。

很多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在詛咒孩子,這類父母習慣於控制孩子,“你不聽我的話就會怎樣怎樣”,從潛意識呼喊孩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看看,你不聽我的話,倒黴了吧!”

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不貶低、不忽視,但同時也不過度誇張孩子的優點,做合格的父母,從一點一滴開始學習,跟孩子一起成長。家長最應該記住的是,對於你最愛的孩子而言,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